“當孩子一旦形成這樣的思維定式後,就會徹底變得悲觀和自卑,你再希望孩子改變,將是非常困難的!”我認真地提醒老莊。
“啊?您也知道,我是希望然然能改正得更好,才批評他的。難道孩子隻會記憶批評的負麵內容,卻不能體會大人的正麵良苦用心嗎?”老莊很緊張地問。
“這就是心理學裏的暗示式教育。良性的心理暗示,能夠為孩子充電、提供動力,使孩子充滿自信和快樂,提高挫折耐受力,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頭,促使他前進的步伐和目標更加堅定。
“負麵的心理暗示,則會使孩子沮喪不安,悲觀絕望,喪失前行的動力和目標。負麵心理暗示下的孩子,會不斷懷疑自己,會因為認為自己不行,而對困難輕易選擇放棄。”
“心理暗示,對人的影響這麼大呀?”老莊邊走邊問。
這時,水邊有些清風微送,柔軟的楊柳輕輕拂過我的肩頭,我的心意一動,反手折下一片柳樹葉,對老莊說:“你知道這江南的柳樹葉,有很有意思的醫療作用呢,它會有特別的功效,使人皮膚局部發熱呢。”
老莊非常好奇。
我一邊演示一邊對老莊說:“就是呀,把柳葉用水沾濕,然後緊緊貼在手背,對,就是這樣,用手指反複按壓柳葉,好。現在,你呀,用心感受這塊手背的皮膚,感受青翠的柳葉,正在將它的葉素滲透到你的肌膚上,慢慢地、慢慢地,你的這塊肌膚溫度就會發生變化,逐漸發熱,現在感覺到有些熱了嗎?熱了就對了,這對皮膚的健康非常有好處呢。”
大約十分鍾後,我幫助老莊取下手背上的葉片,被貼的皮膚果然有些發紅,我對老莊說:“你摸這裏的皮膚,看是否挺熱?”
老莊輕輕用手指試了一下:“真的有點熱呢。”
“江南的柳葉這麼好,我得摘一些回去。”老莊興致勃勃。
“嗬嗬,你不是問我心理暗示對人的作用嗎?我給你演示的,正是著名的心理暗示實驗!隻不過,我把紙片換成了柳葉。江南的柳葉雖美,也隻是一片普通的樹葉。你的皮膚會變紅、變熱,完全是心理暗示,使皮膚局部的溫度發生了變化。
“就像我們走路渴了,用話梅來鼓勵,就會分泌唾液,感覺好些;但如果肯定地告訴我們,前方就是沒有水,別想了,人就會感到絕望,失去前行的動力。這也是心理暗示的典型例子呢。”
“原來是這樣。”老莊哈哈大笑。
“巴甫洛夫早就指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原始、最典型的條件反射。它是一種被人的主觀意願先肯定了的假設,很可能不對或沒有根據。但由於人的主觀上已認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趨向於認可它的存在。這完全是人的心理本能。
“也就是,不管孩子原來怎麼看待自己,大人暗示評價的太多了後,孩子即便原來不認可,也會在心理暗示下,逐漸習慣和認同大人重複最多的詞語。”
“真的很有意思,暗示原來真的很有作用!”然然爸爸很感慨。
“我們再接著分析,比如,你最喜歡對然然說‘你不要粗心’‘你怎麼這麼粗心呀’,孩子就記住了‘粗心’這個評價,會從心底裏認定自己實在是粗心。那你也就別指望孩子還能認真檢討粗心的原因,爭取變得細心起來了。甚至呀,孩子會認為自己反正已經粗心得不可救藥,以粗心作為一切錯誤發生的掩飾借口。題目做不對,是粗心;上課沒聽懂,是粗心。從而掩蓋了錯誤發生的真正原因。比如,題目做不對,除了粗心,完全有可能是根本沒弄懂某個公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