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小說充滿陽光和感動的人
袁浩
我和韓昌盛以前並不認識。
那時候我們都在偏遠的鄉下中學裏教書。平日緊張的教學之餘,我們都有著共同的愛好——小小說創作。那時候韓昌盛的創作熱情極高,當時在我們當地的一些報刊上經常能夠讀到他的小說文字。他的文筆很流暢,寫的雖然都是和我一樣經曆的鄉村和校園生活,但他的文字很有張力,讀起來很感人,也很唯美。時間久了,我就有一種想拜訪他的衝動。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報刊編輯老師給我在電話裏輔導創作,順便問了我一句,你認識泗縣的韓昌盛嗎?我說不,但我想結識他。那位編輯老師便將韓昌盛的通聯電話告知了我,並讓我今後多和他交流。
韓昌盛的小小說創作主要植根於鄉村、鄉土和校園,這一點和我有相似之處,但我的文字卻遠遠達不到他的寫作高度。而且韓昌盛能以他紮實深厚的語言功底將平凡的鄉村生活表達的十分感人。這也許是我對昌盛兄長懷著一顆敬佩之情的緣故吧。在我的課堂上我常常要將他的小小說讀給班上的學生聽。在那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我所代的那幾屆學生中考考的都十分優秀,我不知道這和我在班上讀韓昌盛的校園和鄉村小小說有沒有關係。
我和韓昌盛其實還是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說朋友關係因為我們有著相同的生活經曆,我們都是70後出生的農家子弟,學校畢業後我們又都在鄉村做了教師職業,執教著一群當年和我們一樣的天真、純樸的鄉村少年。其實在小小說寫作上,韓昌盛也是可以做我的老師的。因為那幾年在那所封閉的鄉村學校裏,我教學之餘挑一盞孤燈在做著一個屬於自己的文學夢的時候特別孤寂,看不到一絲未來前途的希望之光。這個時候是昌盛鼓勵我,給我以文學上進的信心和勇氣。他每每有小小說在全國的小小說報刊雜誌發表以後,第一個通知的就是我。我知道昌盛兄長不是在對我炫耀自己而是在為我鼓勁,讓我也要向他一樣奮進,能在全國多家權威小小說媒體上稿。要知道2007年的時候,全國多家小小說陣地爭相發表和轉載他的文字,可以說他的小小說創作已達到一發而不可收拾的地步。
2009年2月,當昌盛的第一本小小說集《十六歲的盛宴》出版後,我手捧著這本凝結著他近幾年來辛勤創作、汗水耕耘的集子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青年作家辛勤付出的耕耘之路,更懂得了“天道酬勤”的道理,韓昌盛應該是我文學創作上很好的榜樣和老師。
作為一名作家,他的作品總會和他所生長的環境和成長經曆分不開,韓昌盛亦然。在他的小小說作品裏總割舍不去鄉土和校園情結,而且總的一點,鄉村和校園是一個溫暖的詞彙,他的作品中每一個人物、每一處場景都充滿著一種人文的關懷情感。
讀他的《父親一直期待的生活》、《月亮上來了》和《弟弟和我》等篇什,讀著讀著,總能使人內心升騰出一種潮水般的東西出來;感人心者,莫乎與情。在時下這個到處是喧囂和浮躁的年代,韓昌盛其人卻能淨守一方安靜的空間,並沒有用綺麗辭藻去取悅讀者,這不能不讓人心生敬意。這也難怪韓昌盛的第一本小小說集子上標有“新課標語文課外閱讀經典”推介字樣。在他的每一篇小說中都給人一種陽光般的溫情,讓讀者在他的小說中見不到半點的纖塵和汙穢。如《老師您好》中的老師是一個授業解惑恩師的化身;父親老林是一個身處社會底層但卻令人敬佩的父親,因為他有一顆拳拳的愛子之心;還有監獄長等等眾多周圍的人,所有這些善良的人們構成了我們這個陽光普照的世間社會。還有小說《每一片葉都會跳舞》中的鄉村留守女孩孫丹丹,她雖身處逆境但卻有著一泓清泉般的善良淳樸的心靈世界......
我和韓昌盛都是農民的兒子,就是現在我們的父母還都辛勤的耕種在各自故鄉的土地上。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昌盛總是報著一顆感恩的心生活、學習和創作著。在一次談到小說創作的時候,他曾不無感動地勉勵我說:“努力,哪怕我們隻能做一種蘆葦,也要做一支有思想的蘆葦。”
我覺得這個世界也許正是因為有著陽光和感動而美好。(袁浩:安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