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彭德懷組織暗殺隊為左權報仇(1 / 3)

彭德懷組織暗殺隊為左權報仇

精華選讀

作者:滕久昕

1942年5月26日黎明時分,毛澤東在延安棗園窯洞裏麵色冷峻,略露倦容。他已經一天一夜沒有入睡,在等候太行前線的消息。25日午夜,第一二九師報告稱,八路軍總部遭敵襲擊,北方局總部人員分路突圍。總部電台信號中斷,情況不明。

日軍組成兩支“挺進隊”企圖破壞八路軍總部和第一二九師師部,彭德懷指示情報係統掩護總部轉移

從1942年4月起,日軍就開始散布假消息,聲東擊西。4月29日,日軍以5萬餘兵力對冀南、冀中地區實行“鐵壁合圍”。華北方麵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提出:破壞中共組織,中樞機關乃為至要,應盡量逮捕其主要人物。

隨後,他們將目光從冀中又轉向了太行山。日軍第一軍司令長官岩鬆義雄費盡心機,製訂出“C號作戰計劃”,決定集中所屬各師團主力3萬餘人,從25日開始,進攻太行、太嶽,對八路軍總部和第一二九師首腦機關實行襲擊。岩鬆義雄從日軍精銳部隊第三十六師團挑選了兩個聯隊,組成兩支“挺進隊”,每隊有4名軍官和100名士兵,執行特殊任務。

一支叫“益子隊”,由步兵第二二三聯隊益子重雄中尉為隊長,其任務是破壞八路軍總部,刺殺彭德懷、左權等;一支是“大川隊”,以步兵第二二四聯隊大川桃吉中尉為隊長,任務是破壞第一二九師師部,刺殺劉伯承、鄧小平等。這些日軍身穿八路軍軍服,還配發了便衣和雨衣,全副武裝,攜帶電台和信鴿,均在夜間活動。他們攜帶八路軍首長的照片和簡曆,邊行軍邊不停地畫圖,不走大路,繞過村莊,有時攀登岩石、絕壁。

為了適應搜集戰略情報的需要,太行軍區各軍分區除三分區外,其他五個分區相繼建立了情報站,業務關係均由總部情報處領導。筆者的母親林一當時擔任八路軍前總情報處一科(派遣)科長,科內有張箴、劉岱、路展、周光耀等人。

在化裝、派遣業務工作中,與太行、太嶽、冀南軍區情報部門關係密切,並且做到了情報聯動與共享。但是,日軍“挺進隊”行動極為隱蔽,人員身著便衣,自帶糧秣行李,不宿村住店,每隊還配有20名偽軍骨幹。為掩飾作戰意圖,在發動進攻前,日軍以部分兵力向正太路和平漢路發動“掃蕩”,來轉移八路軍的視線。日軍的精心偽裝,使得八路軍廣泛的群眾情報關係受到幹擾。

八路軍總部最近接到的情報引起彭德懷的注意,這些情報是:“一名‘八路軍戰士’在小曲峧村幫助‘土改’,被當地群眾識破係日軍特務化裝而成,後逃跑。”“黎城、涉縣發現一支自稱是八路軍新六旅的部隊,每人手裏都有八路軍首腦的照片、簡曆和我兵力部署圖。”“潞城發現一支部隊,身著便衣,麵塗褐色,自稱是我黨政軍工作人員,自帶數日糧秣和雨衣行囊,腳穿草鞋,背大背包,不走大路,不生火做飯,不宿莊住店。”“武安發現一支‘八路軍部隊’,或分散,或潛伏於大道兩側之麥地、窯洞、山穀內竊聽電話,或捕我單個行走人員詢問前總地址,或用小型電台偵察報告我軍動向。”種種跡象表明:的確有一支或一支以上可疑的“八路軍小分隊”在太行山地區謹慎行動。

隨後,彭德懷指示各軍區情報係統開始聲東擊西,散布各種假情報,造成八路軍總部西撤武鄉的假象,掩護總部向北轉移。

八路軍總部機關在轉移途中遭日軍襲擊,副參謀長左權壯烈犧牲

1942年5月24日夜,雲幕低垂,星月無光,八路軍總部機關開始轉移。由於機關龐大,還有許多婦女和老人,後勤部隊攜帶物資過多,在崎嶇狹窄的山路上摸黑行動,動作遲緩,未按原計劃分路進行,一夜隻走了10多公裏。至25日拂曉,總部司、政、後,北方局機關和特務團的1萬多人和大量牲畜,不期同時進入麻田東北部的南艾鋪、窯門口、偏城地區。情況對八路軍十分不利。

開始進行轉移時,林一和戰友們每人帶著文件箱、行李、馬匹,向南艾鋪和十字嶺走去,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顛簸,接近南艾鋪時天已微亮。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危險顯然估計不足,不知是誰下的命令,炊事員在村外山溝裏支起大鍋,煮了一鍋小米稀飯。飯還沒有來得及吃,日軍的數架紅頭飛機在頭上掠過,開始狂轟濫炸。正當人們四下躲藏時,東、西兩側的山嶺上響起日軍的槍聲,他們在山下號叫著向十字嶺山上衝來。八路軍指戰員非常清楚,總部機關中了日軍的埋伏。彭德懷同羅瑞卿、左權等人商定:總部直屬隊和北方局向北突圍到太行二分區,野政到太行六分區。下達突圍命令後,彭德懷縱身上馬,揮手高喊:“馬上按指定方向突圍!”他率先向北山口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