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著大地行走(1 / 1)

貼著大地行走

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說:“我貼在地麵行走,不在雲端跳舞”。這是很有道理的:在雲端跳舞,雖然美麗浪漫,但時刻都有墜落的危險,而且雲端越高,墜落越是致命。貼在地麵行走,不管速度如何,都總在前進,即使不慎跌倒,傷的仍是皮肉,爬起來,還可繼續行走,直到目的地。

我出生於農村,兒時特別玩皮。每每上氣不接下氣地回家,身上總是泥乎乎的,極像個泥人。目睹此情此景,父親卻樂嗬嗬的:這才像農民的兒子,這才像修理地球的!人嗬,來之於泥土,歸之於泥土,就該這樣!母親也從不打罵和嗬斥我。總是默不作聲地為我洗盡滿身是泥的衣服。我那時還沒有聽過希臘神話中大英雄安泰的故事,腦海中也沒有“貼著大地行走”的概念,隻是天性使然,愛泥土,親近大地。而我的父母,雖為農人,是不是已懂得“貼著大地行走”的道理呢?

回想讀高中時,班主任老師常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決不是好士兵。於是,我立誌考重點大學,考清華、複旦。理想是樹立了,但我忽略了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在書店買了套奧林匹克競賽試題集的書回來,一有時間就啃難題。心想,這等難題若能解好,還愁高考考不好嗎?啃了很長一段時間,卻啃得很辛苦,啃得一知半解。物理老師發現後,批評我好高騖遠,教我收起“奧林匹克”,認真學習基礎知識,強化基本技能的訓練,務必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對此,我卻不以為然,讓老師的話從一隻耳朵進另一隻耳朵出,依然我行我素。結果,那年高考,我名落孫山,心裏的淚流成了河!

沉痛的教訓提醒我,立誌後切不可耽於幻想、好高騖遠、急於求成,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第二年,我重振旗鼓,毅然走進母校。努力掌握書本和基礎知識,強化對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答題技巧和釋疑解惑的能力,學習終於有了長足的進展。再參加高考,我如願以償!

學生時代,我就有過當作家的夢想,隻是因為高考時間緊迫,不得不暫時將其擱置。參加工作後,我又一次做起美好的作家夢。我汲取希臘神話中大英雄安泰的教訓,一刻也不離開大地,始終堅持貼著大地行走。

1992年以來的近20年,我幾乎每天都要擠時間讀2至3個小時的書,主要潛心攻讀小說、散文、詩歌、雜文等各類文學名著。即使出差,在火車上、賓館裏也從不懈怠。至今,我讀的書已汗牛充棟。當然,要當作家,光看別人的作品是遠遠不夠的,自己還要貼近現實、貼近讀者、貼近時代,潛心創作、不斷出新。這麼多年,我幾乎沒有節假日。白天上班再忙,夜晚也要在燈下苦思苦索,“爬格子”如入無人之境。近20年來,我創作了近千篇(首)文學作品,我把它們視為自己的孩子悉心撫養、精心培植,從來不敢馬虎。每篇文章寫出後,都要三番五次地修改、完善。覺得自己實在無力弄得更好了,才投給各地報刊。這也是貼著地麵行走的走法。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正因如此,我成功了!不僅在全國100多家報刊上公開發表了近700篇(首)文學作品,不僅公開出版了6部文學作品集和1部電子書,而且有大量文學作品被《小說選刊》、《散文選刊》、《雜文選刊》等全國權威文學選刊和《新中國六十年文學大係》、《中外經典微型小說大係》等全國權威文學選本選入,更有不少文學作品在全國獲獎。出乎意料地,我成了全國的小小說名家和知名作家。

今年6月24日,參加第四屆中國鄭州金麻雀小小說節,鄭州用最高、最隆重的禮儀接待了我們這一撥兒小小說作家。虔誠地走上嵩山賓館大廳內那條長長的紅地毯,我忍住了幾乎要奪眶而出的熱淚,我仍在貼著大地行走嗬!

回到湖南常德,回到家中,我心潮難平,提筆寫下1首小詩《人魚鳥》:

當路為大海隔斷

人羨慕水中的魚

當路為高山阻攔

人羨慕空中的鳥

然而魚卻說

它更願登陸呼吸

然而鳥卻說

它隻想腳踏實地

所以,我不會選擇天空,不會選擇海洋,我還要選擇大地,貼著大地行走。

(原載《新課程報·語文導刊》2011年10月4日、《散文百家》2012年第4期,選入《2012中國散文經典》,獲2012年度中國最佳散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