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戈壁
走在城市,睜眼就是鋼筋水泥的森林、川流不息的車隊和擁擠不堪的人群。目光投射都是近在咫尺,邁步前進都是小心謹慎,工作生活都是匆匆忙忙。總感極度的狹窄閉塞、鬱悶惶恐、身心疲乏……
而到甘肅,從酒泉去敦煌,乘車行駛於茫茫的戈壁灘,眼前卻是一片空曠、坦蕩、遼闊和高遠。置身於恢宏的戈壁灘,目光可以向天邊不斷地延伸,無遮無擋;心靈可以自由地躍馬馳騁,無羈無絆。戈壁灘上,天藍得透明發亮,雲白得如雪似棉,陽光成了精美的詩歌,微風儼然輕曼的舞蹈。沒有飛沙暴雨,沒有煙霧濁氣,一切都是澄碧、明淨、純潔、和諧。來到戈壁灘,恍然上了天堂、與世隔絕,胸懷一下開闊,心情一下愜意,所有的煩惱、痛苦與怨恨,所有的傲慢、短視和偏見,都如行雲流水一般,離我們遠去。
邁步人生,總是堆積成山的困難、連綿不斷的挫折、重重迭迭的逆境,不禁心灰意冷,準備偃旗息鼓甚至銷聲匿跡。可見到戈壁灘,我忽地變得堅毅頑強、不屈不撓。
“戈壁”,蒙古語意為“難生草木的沙石地”,它是粗沙和礫石覆蓋在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形。雖然,長年累月沒有一絲兒雨水、一點兒軟泥,隻有風化、貧瘠的鹽堿地,堅硬、密集的沙礫層,我卻驚奇地發現:居然還有一束束、一蓬蓬的駱駝草在戈壁灘上呐喊著生長。導遊告訴我,這些駱駝草一直繁星似地閃亮,為千裏跋涉的駱駝提供能量充足的食物,使千裏迢迢的戈壁灘上不時響起清脆悅耳的駝鈴聲。正是這些旗幟一樣獵獵招展的駱駝草,導引了古絲綢之路的繁榮興旺,書寫了神秘西域的輝煌過去。廣闊無垠的戈壁灘上,也悄然生長著耐旱耐堿的鎖陽,一種人隻需吃一丁點兒,就能精神煥發、精力陡增的珍稀植物。我真的想像不出,鎖陽的根係,到底是什麼樣的利劍,竟能刺入厚而硬的沙礫;它們的身軀,到底是什麼樣的鋼質,竟能抵抗強烈的紫外線輻射,在極其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挺直腰杆;它們的咽喉,到底是什麼樣的金嗓,竟能永不嘶啞地引吭高歌。但不管怎樣,它們的精神已深深侵入我的骨髓,深深感染我的心靈。
我還在沉思默想,未回過神來。忽然,熱烈奔放的陽光把戈壁灘照得無比輝煌燦爛。我的眼前一亮:看到大海、看到大海啦!在天與地的連接之處,在明晃晃的地平線上,驀地出現了蔚藍色的大海。大海一會兒驚濤翻滾,一會兒漣漪蕩漾,一會兒風平浪靜。海上,還有千帆競發、鷗鳥群飛。戈壁灘會與大海相連?我驚問。哪能?那是海市蜃樓,又叫瀚海蜃樓或沙漠海市。導遊很自豪的樣子說,如果運氣好,你還可看到白色的迷幻霧氣中,時而出現高樓大廈、亭台樓閣,時而出現奔跑的野馬,翠綠的田野和喧鬧的街市。這些美景若隱若現、虛無縹緲、瞬息萬變,神奇著呢!聽了導遊的話,我更加興致盎然。睜大眼睛一路尋覓,但未能如願以償。
我不甘心!縱然時間受限、行程趨緊,不能繼續在此逗留守候。但是,為了心中美好的向往和燃燒的熱望,戈壁灘,我還會再來!你是本值得好好品讀的書,是一所鍛煉意誌的學府,是個巨大而強勁的天然磁場!
(原載《甘肅日報》2005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