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障

公共汽車一駛出常德汽車北站,我們的心立即開始奔馳,仿佛聽到了一種遙遠而親切的呼聲。臨近傳統佳節,所有單位差不多都放假了,我因有要事在身,隻好拖至今日。不用說,等待與江東父老和兄弟姐妹團聚的願望是火燒火燎的。

可事不湊巧,還未開出半裏,汽車便動彈不得了:前麵的車輛已停成長龍,左右兩側的行人又水泄不通。約摸半小時,這條長龍才緩緩蠕動。走了一刻鍾,來到十字路口。經過分流,道路明顯寬敞。“歸心似箭”,司機是理解我們的。不用提醒,他一踩油門加快了速度。我們緊緊盯著前方,耳旁有風聲如哨般奏鳴。正得意洋洋,忽見路上有人影晃動,司機馬上按響喇叭,依然無濟於事,眼看就要發生不測,司機隻好猛踩刹車。汽車戛然停住,車內的人都如落入了驚濤駭浪。毋庸置疑,此人是個聾子,而且精神不大正常。司機懶得罵了,撇下他繼續開車。一小時後,當汽車風風火火地駛入周家店,我們目睹一輛小中巴和大卡車相撞了!大卡車已扭曲變形,小中巴更是慘不忍睹。道路上玻璃碎片如雪花撒地,還有殷紅的鮮血汨汨流淌。通過交警開道,曆經20分鍾,被堵的車輛始得啟動馬達匆匆前行。到蒿子港時,因碰上趕集,路上人湧如潮,車輛不得不走走停停。好不容易跑到沙河口渡前,算是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可惱人得很:也不知是拖拉機和大卡車等收買了渡口管理員、還是別的什麼原因,輪船總是先渡它們。弄得遵守紀律講秩序的公共汽車老靠邊站,根本沒法過河。乘客們急得打開車窗罵娘,司機也紛紛跳下車找渡口管理員評理。渡前吵吵嚷嚷,一片混亂。等了3個多小時,我們的車才算捕到機會,咬住一輛大卡車的“屁股”,不顧一切地衝上了輪船。過完輪渡,在乘客們迫不急待的催促下,司機狠心拉大油門。汽車在飛了,我們還嫌不夠快。這不,從沙河口算起,平常要跑1個多小時,今天卻隻用了40來分鍾,便能隱隱約約看到安鄉縣城的輪廓了。我們真真地充滿了賓至如歸的親切感。樂極生悲,就在這關頭,車熄火了,原來是倉倉促促未加油,活見鬼!沒法,乘客們隻好背上包袱和行李步行趕路。這時已是下午5點。我們是乘上午8點的公共汽車出發的,區區80公裏的路程,公共汽車竟跑了9個小時!而當我們精疲力竭趕回家過年時,已是下午6點,夜幕將臨,我們哪還有一絲一毫的欣喜呢?

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行色匆匆地趕路,人生的路又漫長崎嶇,要一帆風順地到達目的地實屬不易,若能少些人為的路障,那該多好!

(原載《人民政協報》1994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