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學作品蘊含著深厚的博愛思想、積極進取精神和創新理念,無不體現了人類心靈的精華,閃耀著人文精神光芒,在人文精神的發展及推廣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何為經典讀物,即那些影響過曆史和現實、經過時間的篩選,有著深邃的思想、豐富的內容、高尚的品格,是人類迄今為止所能達到的峰巔作品。
在人文精神起源時,古希臘的詩人創作的《荷馬史詩》和《神譜》等文學作品通過對古希臘神話的描述,展現了人類對自我價值研究的雛形。其中,被馬克思稱為“人類哲學日曆中最高尚的聖者和殉道者”的普羅米修斯是人文精神的絕佳體現。在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創造人類,教導人類,賦予人類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他勇於獻身,無懼於嚴酷的懲罰,也要盜取火種拯救人類。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名言“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也闡釋了人類要不斷地通過學習來探知自我,實現價值的思想。
經過古希臘思想的洗禮及社會經濟文化的變革,14世紀在意大利興起的文藝複興運動又掀起了一場對人類自我認識和自我解放的革新。此時,人文主義精神變成了這場曆史運動的核心。這個時期產生了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亞等著名文學家。在文藝複興運動奠定的人文主義基礎上,17、18世紀的歐洲又爆發了第二次思想革命—啟蒙運動。當時先進的思想家認為,迄今為止,人們處於黑暗之中,應該用理性之光驅散黑暗,把人們引向光明。他們著書立說,積極地批判專製主義,宗教愚昧和封建特權主義,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人文精神是貫穿於西方文學發展史的重要主題,是支撐西方文學走向繁榮的脊柱。人文主義的探索影響了許多著名的文學家及哲學家,引導他們寫出了眾多具有豐富時代意義的著作。
諾貝爾獎得主、法國作家加繆的《鼠疫》、托爾斯泰的《伊萬裏奇之死》、肯·凱西的《飛躍瘋人院》、卡夫卡的《變形記》等作品,拷問醫生道德及社會麵對傳染病、衰老、死亡等的感受。涉醫作品中有些是關於醫者形象的,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Sinclair Lewis塑造的Arrowsmith,點燃許多年輕讀者獻身醫學事業的熱情。契訶夫的《第六病房》、Richard Selzer的《給年輕醫生的信》等由既是醫生又是作家所著的作品更能引起醫生的共鳴。西方文學作品不僅宣揚了人文精神,更是醫學人文精神的經典力作。
人文精神是人類共同的精神現象。從四書五經到唐詩宋詞,從先秦諸子到當代中國作家無不懷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強調“民為貴”,“君子以厚德載物”,崇尚詩品、文品、人品的統一。作品中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敬畏自然,追懷曆史,感悟人生,歌頌英雄、親情、友情、愛情,充滿憂患意識和犧牲精神,重義輕利,珍惜心靈的自由,好學不倦。人們千古傳誦屈原的《離騷》、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等體現了社會曆史責任感、自強不息、樂觀精神。古代名醫孫思邈在著名的《大醫精誠》中提出了有關醫德的兩個問題,即醫術要“精”,醫道要“誠”。總之中國文學經典作品的人文主義精神可以概括為“尊祖宗、重人倫、崇道德、尚禮儀”。
經典閱讀是一種文化傳承,有著“教以化之”的傳統。優秀的精神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王蒙在“想念真正的文學”中認為,真正的文學,發展人的思維與感受能力,豐富與提升情感,回答人生的種種疑難,激起巨大的精神波瀾,滿足靈魂的饑渴。讀以前與讀以後,人生的方向會有所區別。在政府提倡全民閱讀的大環境下,醫療服務人員通過閱讀經典,品味其情境,感悟其內在意蘊美,領會文學中所展示和表達的人文精神,讓文學中的人文因子沉澱於內心世界,進而培養自身的道德情操及人文情懷,更好地服務於人類健康。重構醫學人文素養,閱讀經典不失為一項良策。
(作者為首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與教育學院應用語言學係教授;本文係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社科計劃麵上資助項目“西方經典文學傳承的醫學人文精神探究”的部分成果,項目編號:SM201510025003)
【注釋】
①《國外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報告2008》,北京:高教出版社,2008年。
②General Medical Council, Tomorrow’s doctor: recommendations o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London, 1993.
責編/王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