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十問育好人
善行民族風
作者:唐劍鋒
《河北日報》有一麵“好人牆”,“好人牆”上有一個“美德十問”:“你得到過鄰居的幫助嗎?你孝敬父母的方式是什麼?你畢業後探望過老師嗎?講誠信會吃虧嗎?……”“十個美德問題”,詮釋了“當代好人標準”。
“誰說雷鋒沒戶口?河北雷鋒天天有!”無論你走到在哪兒,談起好人文化,河北人總是引以為傲,“做好人讓我們有底氣!”行走於燕趙大地,聽得最多就是好人故事。互助、誠信、敬業、勤儉、孝敬,已經進入鄉親們的日常生活,體會最深的就是好人精神。“日行一善,盡力而為”,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已經成為燕趙兒女質樸而深沉的道德追求。
當代河北人明白:“當代好人標準”,就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你就是一個好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在孕育好人。在燕趙大地,“善行河北”活動,在持續推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礪人,使“學好人、敬好人、做好人”的方向更明、底氣更足、風氣更盛。“好人牆”是一麵最直觀的道德牆。在這麵“道德牆”上:有割肝救公爹的大孝兒媳張建霞,有冒死攔停火車的盧偉,有最美女村醫劉桂芳……河北有600多人榮登中國好人榜,他們昭示著:好人就在身邊,善行就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
唐山,是一座被譽為“雷鋒不走的城市”,從1990年開始堅持開展“月評學雷鋒十佳”;石家莊,每月都評出“文明公民標兵”;承德,年年評選“最美承德人”;秦皇島,多年來開展尋找“及時雨”活動……有愛就有好人,有好人就有善行;中國好人榜、燕趙好人榜、市級好人榜,以及各行業、各單位、各媒體好人榜,灌注著草根百姓的大愛真情,在群眾心中熠熠閃光。也許這些好人好事,善人善事,在常人眼中微不足道,就像大海裏的一朵浪花,不足為奇;然而,一朵朵小浪花彙聚在一起時,則可以泛起一層層愛和善的漣漪,給人向上向善的力量。
友愛,是好人種下的善的種子。有人說:友愛,像春天裏的一絲暖風,裏麵帶著沁人心脾的芳香;友愛,像夏天裏的一片綠蔭,為你頂著驕陽烈日;友愛,像秋天裏的一堆落葉,給你帶來一份收獲的喜悅;友愛,像冬天裏的一件棉衣,為你溫暖寒冷的心靈。好人就是這樣默默地用自己的善行,向人們傳遞善的氣息,改善不友好、不善良、不溫馨、不文明環境,使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多一些溫馨,少一些不愉快;多一些人間真情,少一些相互不信任。
有一首歌,叫作《好人就在身邊》。歌中唱道:“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互相牽牽手,旅途就有了伴侶。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互相幫幫忙,生活就避了風雨。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互相暖暖心,冬天就有了春意。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互相加加油,心中就多了勇氣。”假如我們在生活中主動做這樣的好人,你感染我,我感染你,這個世界就會“到處都充滿了愛”;有愛的世界,就會處處有溫馨,就不會感到孤獨,就不會再有絕望。
誰是這個世界上的好人呢?在燕趙大地,你會發現,這個好人,也許就是老張小李,也許就是大叔阿姨,也許就是同事鄰裏,也許就是你自己。一個好人,會帶動一群人跟著學做好人,爭做好人;一群好人,會使人世間充滿大愛。大愛無疆。於是,大愛、善行,就像空氣一樣,打破地域限製,走遍城市鄉村,走遍旅遊景點,走進我們的生活,走到我們的身邊。
為讓更多好人湧現,對生活確有困難的好人開展幫扶工作,各市普遍成立了好人後援會。後援會按照社團管理規定,健全組織機構、完善章程、開展活動。不少學校給後援會送來捐款,後援會說:別,你們知道孩子們最好的捐助是什麼?是跟著好人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