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發生坐骨神經痛時,最好不要做X光檢查,而用超聲波檢查取代,如果無法代替,建議選擇在妊娠後期進行X光檢查,以減少對胎兒的不良影響。孕婦應首選硬板床休息和做牽引治療,不宜選用容易限製胎兒活動而不利於其發育的常規佩戴腰圍,禁止使用會影響胎兒發育的活血化淤的某些中藥。如果妊娠中期症狀嚴重、難耐者,可考慮終止妊娠。臨產時則建議采用剖宮產的分娩方式,以免加重病情。一般情況下,大部分孕婦在分娩後,其坐骨神經痛能自愈,隻有少數需要分娩後再手術治療。預防的關鍵在於孕期勞逸結合,避免做劇烈的體力活動,尤其是在臨產前3個月,平時最好采用側臥位睡覺,平臥時要在膝關節下麵墊上枕頭或軟墊,此外不要穿高跟鞋。
預防和減輕痔瘡妊娠期可能會出現痔瘡,或加重以前的痔瘡,據統計發生率高達66%。由於孕婦的腹壓明顯增加,加上增大的子宮的壓迫,盆腔的血管受到壓迫,影響了直腸靜脈血流,使痔靜脈的回流不暢、受阻,壓力增高,致使痔靜脈曲張而引起痔瘡。隨著妊娠的進展,孕婦活動量越來越減少,胃腸蠕動也越來越差,容易造成便秘,而經常性的排便困難也會引發痔瘡。建議每日定時排便,以保持大便通暢,並可有效防止便秘的發生;補充充足的水分,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如芹菜、青菜、絲瓜、菠菜、蘿卜、蘋果等;避免久坐久站,每日保證適當的運動量,但不要負重;少吃炒瓜子、花生等幹貨,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造成大便幹燥;症狀太重時,要及時就醫,必要時可以服用緩瀉劑來糾正便秘。一般情況下,痔瘡的症狀可在分娩後減輕,或者自行消失。
預防早產的措施預防早產也是有效的,孕婦孕前及孕期要積極治療可能引起早產的疾病,特別是對可能引起早產的陰道炎症應進行積極的治療,如滴蟲性陰道炎、支原體或衣原體感染及各種細菌性陰道炎;還要走出孕期不能用藥的誤區,應權衡利弊,有些疾病可能對胎兒的損害會遠遠超過藥物的影響,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用藥;要注意自己的營養狀況,以防貧血的發生;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劇烈的情緒波動;懷孕晚期要盡量減少性生活,即使有性生活也應動作和緩,不要過分激烈、用力,避免壓迫腹部或引發宮縮;懷孕最後一個月最好不要再有性生活。如果孕婦體重過輕、雙胎妊娠、宮頸管較短等,在妊娠晚期應多臥床休息,禁止性生活,並時刻留意早產征兆;宮頸關閉不全的孕婦尤其要關注早產征兆,如果以前有孕晚期流產或早產合並有宮頸裂傷的病史,或在非孕期宮頸管可以毫無阻力地通過7號宮頸擴張器者,應在孕中期進行宮頸環紮手術,以防早產。
日常生活忌與宜正確麵對孕期發生的不適膨大的腹部壓迫下肢,孕婦活動受限,加之子宮壓迫而出現尿頻、便秘等,會使孕婦再度出現心煩和易怒。有的孕婦因攝入鈣及各種維生素的不足,易出現肌肉痙攣,痙攣部位多在腓腸肌,常於夜間發生,所以可使孕婦睡眠不足。由於胎兒的增大,腹部越來越沉重,孕婦的腰腿痛會在此期間也更加明顯。此外,孕婦對丈夫陪伴和親人的依賴心理增加。建議孕婦多進行孕產谘詢,聽講座和閱讀有關文章,了解分娩的知識,穩定心態和情緒,減輕心理負擔與壓力,適應妊娠帶來的不適。
日常起居宜與忌從懷孕第7個月起,孕婦不要從事過於繁重的工作,應適當減少家務勞動,感到身體疲乏時立即進行休息和調整,每天必須保證至少8個小時以上的充足、高質量的睡眠。不要參與激烈的運動,但應堅持散步,要避免頻繁地上下樓梯,不要長時間站立,尤其是腿抽筋和靜脈曲張的孕婦。此時臨近生產,可以開始考慮孩子出生後的看護、照料等問題,可選擇自己、親人、全職保姆等,避免到時忙亂而影響自己和孩子。不要長時間看電視,以免持續久坐壓迫腹部,並不利於胃腸蠕動。可以適當準備孩子的衣物、入院分娩需要的物品。
孕婦時刻要注意避免引起危險的動作、壓迫肚子的動作,不要登高打掃衛生,不要搬運沉重的東西,避免彎著腰用抹布擦東西,不要長時間蹲著,避免抱被子、曬被子之類的事情;熨衣服要在高矮適中的台子上進行,並事前研究一下是站著還是坐在椅子上合適;為避免腿部疲勞、浮腫,可以坐在椅子上做飯,注意不要讓鍋台壓迫已經突出的大肚子;適當出門購物,作為一種散步,選擇人不太擁擠的時間去,一次不要買太多的東西以免太沉,不要騎自行車出去買東西以免發生危險;寒冷的日子千萬不能長時間接觸冷水。孕婦偶爾可以做做家務事活動一下筋骨,避免獨自沉浸在孕期不適的憂鬱中,隻要小心一點,掌握一些技巧,不要過於勞累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