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4餐份
【材料】牛腩300克,卷心菜100克,西紅柿1個,青椒1/4個,西藍花60克,洋蔥100克,山藥(或土豆)100克,大蒜末15克,西芹30克,月桂葉2片,芹菜適量,清水適量
【調料】番茄醬30克,冰糖15克,茶油或麻油、料酒、鹽適量
【做法】所有蔬菜洗淨、切塊,備用。
牛腩洗淨切塊後,用沸水氽燙,備用。
將牛腩、洋蔥、大蒜末用油炒香,加入番茄醬、月桂葉、蔬菜(西藍花和芹菜除外),注入適量清水,加鹽、冰糖、料酒,煮至沸騰後轉小火,燉煮約1小時。
最後加入西藍花和芹菜,煮3分鍾,即可起鍋。
5.花生豬蹄湯
【功效】花生和豬蹄皆有促進乳汁分泌的功效,同時還能提升乳汁的營養,是哺乳期不可或缺的食材。豬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膠原蛋白和脂肪,除了能通乳、補氣血之外,還可使媽媽的肌膚潤澤。選購材料時以豬前蹄為佳,建議每次燉煮半隻豬蹄,分袋放入冰箱冷藏保存,每日食用。
知識鏈接
新媽媽在初乳還沒有下來之前慎用此款湯品哦!避免過快催奶造成乳腺堵塞,從而引發乳腺炎。
【用量】4餐份
【材料】豬前蹄1隻,老薑4片,花生200克,通草20克(也可以不放),紅棗3顆,清水適量
【調料】料酒,鹽
【做法】豬蹄洗淨,用沸水氽燙後再用清水衝洗,備用;花生洗淨、瀝幹。將豬蹄、老薑、花生、紅棗和通草同放入鍋內,加入清水,以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熬煮約50分鍾,至豬蹄和花生軟爛。
起鍋前加入鹽和料酒拌勻,再煮3分鍾,使酒精揮發即可。
6.葛根魚湯
【功效】魚肉富含各種營養素,適合產後調理食用。這道湯品中的魚可選用海鱺魚或鱸魚,服用能使傷口快速愈合,促進乳汁分泌和氣血循環。
更重要的是,它還有助於預防子宮下垂,避免日後產生頻尿、漏尿等問題。
【用量】1餐份
【材料】海鱺魚/鱸魚1條,葛根40克,枸杞8克,老薑6片,高湯/清水適量
【調料】酒、鹽少許
【做法】魚洗淨、處理好,備用。
在幹鍋內將老薑煸至卷曲狀,加入清水和藥材,煮沸後轉小火,燜煮約20分鍾。
加入魚,煮約10分鍾至熟。
起鍋前,加鹽和酒調味即可。
7.四物燉尾椎骨
【功效】四物藥材是由當歸、熟地黃、川芎和白芍四味藥組成,可以幫助媽媽們減輕分娩後的腰酸背痛,促進子宮收縮,預防小腹下垂引起的冷痛等不適,同時還有補血的功效。但是要注意:感冒或是熱性體質的新媽媽不適宜食用這款湯品。
【用量】2餐份
【材料】豬尾椎骨1根(600克),老薑60克,當歸8克,川芎5克,熟地黃12克,白芍5克,紅棗6~8顆,清水適量
【調料】料酒,鹽
【做法】豬尾椎骨用沸水氽燙後洗淨,備用。
在幹鍋內煸炒老薑至卷曲;加入藥材、豬尾椎骨、料酒和適量清水,燉煮約1小時。
起鍋前加鹽調味,待鹽化開即可。
8.四君子烏雞湯
【功效】烏雞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女性滋補的上品,能幫助媽媽們補血益氣;四君子也是補氣良藥,其中參類可根據新媽媽的體質和產後周數選擇:體質寒涼者用紅參,體質燥熱者用西洋參,脾胃功能不佳者用黨參(產後前兩周用黨參比較好,第三、四周可以用紅參或西洋參)。
這道湯具有補虛、補氣、消腫、淨血的功效,能改善產後虛弱體質,增強肝腎功能,促進乳汁分泌。
【用量】2餐份
【材料】烏骨雞(半隻)500克,黑豆100克,大米50克,老薑5片,黨參20克,茯苓20克,白術10克,炙甘草5克,桂枝5克,清水1600毫升
【調料】料酒,鹽
【做法】將烏骨雞切塊後,用沸水衝洗一下,備用。
將桂枝和白術用濾紙袋裝盛,備用。
在湯鍋內加入全部藥材、黑豆、老薑片、料酒和清水,煮至沸騰。
放入烏骨雞,轉小火燉煮約10分鍾,起鍋前加鹽調味即可。
知識鏈接
汆燙烏雞時要冷水下鍋,這樣才能使其中的血沫和雜質更完全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