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基本體征
1.體重
寶寶的體重差異很大,一般在2.5~4.5千克。如果孕婦患有高血壓、腎髒疾病、產前子癇或在懷孕期間吸煙等,都可能導致嬰兒出生時體重過輕。體重低於2.5千克時,一般被診斷為低體重嬰兒或未成熟兒,需采取相應的措施。(見補丁篇)
2.頭部
寶寶的頭部與身材相比顯得不成比例的大,幾乎占了整個身體的四分之一。嬰兒越小,頭部所占比例越大,寶寶的平均頭圍約為35厘米。頭圍的增長反映出大腦的發育,過大或過小的頭圍可能意味著大腦發育異常。
寶寶的頭顱由四塊尚未融合的頭骨組成,通過產道時因受壓有可能會被拉長或有些畸形,甚至會出現頭皮腫脹,看上去猶如橡膠的情況。(初產婦或高齡產婦所生的嬰兒,頭會扁得更加明顯。)這種情況可自愈,不必考慮如何用枕頭來矯正。
觸摸頭部時,在頂部會發現柔軟無骨區域,其實這就是囟門,是頭骨間所形成的縫隙,有利於胎頭在通過產道時改變形狀。囟門大小不一,寶寶出生後的2個月內,它會變大。但不必擔心,一般在寶寶兩歲左右囟門就會完全閉合。未成熟兒囟門較大,關閉也晚。
3.臉部
剛出生的寶寶臉都有些浮腫,特別是眼瞼浮腫,這是因為在分娩過程中受到了擠壓。寶寶的眼白處也可能會出現一些紅色小點。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一般幾周後就會自動消失。有些寶寶的眼睛裏還會出現黃色的分泌物,雖然這種現象十分常見,但如果持續了一天左右還沒消失,就需要讓醫生檢查了,因為這極有可能引起耳部感染等其他病症。
起初你會發現寶寶很難睜眼,這很正常,千萬不要強迫他睜眼。寶寶可以看清的距離隻有20~25厘米,如果看更遠的距離,他的眼睛就無法同時對焦,容易形成斜眼或內斜視眼。
很多寶寶的鼻梁低(特別是女孩子更多見),很多老人認為需要用手經常提捏,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鼻梁會自然高起來的,不用過分在意。
4.皮膚
如果你沒在寶寶的皮膚上發現任何一處瑕疵,很有可能是因為你看得不夠仔細。實際上,每個寶寶出生時都帶有胎記,隻是大小不同。胎記常見於眼皮、前額和頸部,也可能出現在全身任何一個地方——在寶寶的骶骨部、臀部也常常可見藍綠色的色素斑。大多數胎記會在3歲左右自然消失,但有些則會不斷變大。表麵的胎記對寶寶沒有影響,不必治療。
大多數寶寶在出生後的幾天裏都會出現皮膚過敏現象,如紅斑、痱子和皮疹等,但這些並無太大危害,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逐漸消失。
5.毛發
有些寶寶天生一頭濃密的頭發,而有些則是光禿禿的;頭發的顏色有深有淺,也不是固定的,以後還會慢慢變化。大多數寶寶出生時身上還有很多細小的胎毛,以後會逐漸掉落的。
6.生殖器
很多寶寶在出生後很短的時間裏會出現生殖器腫大的現象,這是由於分娩前母體分泌的激素大量增加,而一部分激素進入了寶寶的血管裏所致。
男嬰可能會出現陰囊水腫和胸部腫大,甚至會分泌少許乳汁;女嬰則有可能出現外陰或陰蒂腫大,甚至會來“月經”。這些都是正常現象,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恢複正常。
7.四肢
寶寶的四肢在剛出生的一段時間內仍然會保持著在子宮中的形態:手腳蜷縮,握拳向內。許多在寒冷季節出生的嬰兒,會出現手腳末端發青的情況,這與心髒功能無關。
8.臍帶
寶寶出生後醫生會剪斷臍帶,僅保留很短的一段,這一小段臍帶會在一天內變幹、變黑。一般醫生都會做好處理,並用紗布覆蓋,第一天並不用做特別處理。
9.體溫
剛剛分娩的新生兒“熱氣騰騰”,出生後體溫逐漸下降,比在母體時降1~2℃,因此要十分注意保暖。出生後8小時,寶寶的體溫應保持在36.8~37.2℃。
10.呼吸
寶寶的胸廓呈桶狀,呼吸淺快,有時不規則,每分鍾40~50次,脈搏120~130次。觀察呼吸應看腹部的起伏。小寶寶的呼吸十分微弱,有些時候還會停止呼吸幾秒鍾,而且他們在睡覺的時候都會發出奇怪的聲音,這都是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