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輕媽媽告訴我,她們害怕坐月子!因為她們認為坐月子就意味著足不出戶,長期臥床,不洗澡、不洗頭等,跟坐牢差不多;坐月子還意味著自己會變成一頭大奶牛,吃得多多的,養得肥肥的,為了給孩子喂奶就要犧牲自己美好的身材;坐月子更會讓丈夫遠避,家人忙亂,生活變得一團糟!
我覺得她們是因為各種或真或假的傳言而誤解了坐月子的真諦。其實坐月子應該是女性身體的除舊迎新,是母性自覺的喚醒,是整個家庭與寶寶交流互動的開始!因此一個好的月子應該是這樣的:
目標一:隻有科學,沒有禁忌。社會發展至今,我們已經擁有了非常先進的思想,所以就更不應該被繁文縟節所束縛,應該對那些荒謬的月子禁忌大膽說“不”。
目標二:隻有健康,沒有臃腫。坐月子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把懷孕期間體內堆積的廢水、廢物排除幹淨,排幹淨了人就不會浮腫,才會變得苗條健康。
要想達到這個目標,我有三個方法:飲食分階段進行;堅持母乳喂養;做產褥操。本篇都會詳細講解。
目標三:隻有和諧,沒有誤解。坐月子的文化之所以能傳承千百年而不式微,除了因為它健康科學,有助於產婦保健調養之外,更是因為它彰顯了家人之間的團結和友愛。坐月子時,不應該讓產婦獨自承受痛苦,而應該用積極的溝通形成家人間的默契,這樣一來人們就能以新生命為紐帶重新鞏固家庭的和諧。
要想實現以上三個目標,需要全家人集體積極配合——其中最為核心的就是媽媽、寶寶和爸爸!媽媽和寶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實際生活中爸爸經常被排除在外。許多人會覺得祖父母、月嫂或是其他有經驗人士才更應該作為坐月子的核心人物,但事實證明,爸爸在坐月子過程中的參與是非常關鍵的。這種參與並不僅僅是噓寒問暖,更多的是分擔責任。所以,本篇主要圍繞以上這三個核心人物來提煉各項要務。
同時為了方便操作,本篇內容依照了坐月子的時間順序進行編排。坐月子的總天數,我認為可以按照西醫的提法(西醫把月子稱為產褥期,主要是指從分娩結束到產婦身體恢複至孕前狀態的一段時間。在正常的妊娠過程中,胎兒以及胎盤娩出以後,子宮就要有所恢複,胎盤剝離的創麵完全愈合大概需要六周),定到產後的六周,也就是說從胎兒娩出以後到產後的42天時間。
按照新手媽媽的休養規律,我把攻略分成四個階段:排毒期(第1~7天)、修複期(第8~14天)、滋補期(第15~28天)和調整期(第29~42天)。
其中除了媽媽的調養方法,還有照顧新生兒的內容。其實這部分是很難按照時間順序來劃分進階步驟的,因為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有的會早些出現某個問題,有的卻可能很晚才遇到這些情況,所以我隻能把相關的知識點分布在各個時期當中,但這決不代表這個問題隻有在這個時期才會出現。
第一階段:第1~7天(身體恢複與初步學習)
新生命終於誕生了,而你也順利完成了從孕婦到母親的轉變!經曆了艱難的分娩過程,身為新媽媽的你會感覺到明顯的虛弱。身體上的很多疼痛還沒有擺脫,你的身體還在恢複,這個階段調理的重點是子宮的恢複和體內惡露、廢水的排出。第一個階段的大部分時間你都會在醫院度過,醫生和護士會把你和寶寶每天的作息都排滿,所以不必太在意時間表的問題。你所需要做的就是遵循醫囑,多臥床休息,不要著急,不要擔憂,盡量保持心情放鬆。
要知道身體的恢複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除了你,不要忘記你的寶寶也同樣完成了一場生命中最重要的轉變——從溫暖包裹的子宮來到一個陌生的空間,他們也需要時間來適應和休息。這個階段的大多數時間他們都處在睡眠之中,晨昏顛倒也是難免的,所以你也就不必為他們夜間的醒來而煩惱不已。要知道焦慮絕對是個育兒的大忌,所以從一開始你就要學會克服這種壞情緒。不隻是這個階段,在未來的歲月裏,和這個新生命的相處也將是你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所以從現在開始就要學著耐心地接收寶寶的訴求並做出正確的回應。
在這個階段,你和寶寶還有一項重要任務——母乳喂養!這對你們雙方來說都是需要學習的。學習總是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的,所以別指望這會是一件手到擒來的輕鬆事兒。不過若放平心態,你又會發現它也並不是那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