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多樣化思想教育熏陶體係。促進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認同離不開思想教育熏陶體係的建立。在學校教育層麵,要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規劃、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在家庭教育層麵,要以核心價值觀引導優良家風形成,以良好的家庭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個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結構;在社會教育層麵,要發揮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綜合作用,加強輿論引導,營造濃厚的社會教育氛圍,從多個層麵推進思想教育的內在涵化效果。
行為層麵:踐之以行,彰顯實踐影響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中,培育是內化,踐行是外顯,二者既相輔相成,又互相促進。古人一方麵提出“行可兼知”的觀點,強調知源於行,必須從行上檢驗知識的效果功用,另一方麵,又提出“知行合一”,要求二者相互為用,不可偏廢。
在核心價值觀的養成中,更是要注重身體力行。因為對於內在精神素養的提升來說,“知者非真知也,力行而後知之真”,隻有不斷實踐,才能進一步加深理解。曆史經驗表明,成功的主流價值體係都是認知和實踐的高度統一,最終必須落實到滿足不同人群的利益需求實踐上,這樣才能得到不同人群的認可。我國傳統思想價值觀念體係能夠得到官方認可,因為其能強化其統治,因而得以通過權力推行而強化;能夠得到知識分子階層認可,因為其有一定的文化含量,並且通過學校教育,考試製度等使之成為知識分子的追求;能夠得到普通群眾認可,因為它能夠通俗化,在生活中實際運用,因而可以在廣泛的社會中流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來說,需要加強行為實踐,促進思想認識的鞏固和強化。從宏觀的視角看來,這可以和三個方麵的實踐結合起來。
在國家層麵,和廣泛深厚的全麵深化改革曆史實踐相結合。這就要把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曆史進程中,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領域的改革實踐中,充分發揮核心價值觀的導向引領和工作促進作用,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政治文明進程,激發文化創新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同時,注重政策保障、製度規範、法律約束相銜接,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們生產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勵全體人民為取得全麵深化改革新成就而不懈奮鬥。
在社會層麵,和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活動實踐相結合。這就要弘揚我國優良傳統,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學雷鋒實踐活動,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活動中堅持先進典型示範引領,深入推進重大典型宣傳,廣泛開展誠實守信、孝老愛親、熱心公益、勤勞節儉和愛崗敬業教育,並注重發揮優秀傳統文化怡情養誌、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發揮重要節慶日傳播社會主流價值的獨特優勢,善於運用公益廣告傳播社會主流價值、引領文明風尚,形成全社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氛圍。
在個人層麵,和真切實際的日常生活實踐相結合。“言為心聲, 行為心表”,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體現著自己的修養水平和文明程度。踐行核心價值觀就需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積小成大,積善成德,以長期不懈的生活實踐積澱對核心價值觀的心理態度和情感結構,以良好的生活作風、學習作風和工作作風成為自覺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微觀載體。
總體看來,這四個方麵環環相扣,成為一個係統結構。古人曾指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在內在精神治理方麵,價值觀念教育等更有優勢,隻有將“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才能收到更好的社會治理效果。因此,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使它不僅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也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將對我國建設“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前線雜誌社,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