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商會領袖推介辭(3 / 3)

行業商會可以讓信息更加對稱

中國商人:您提到的這些服務,也有一些是兄弟商會在開展的,你認為有實力的會員企業自己做這些事,和通過商會平台來開展有什麼不同?

陳進林:商會的平台更大,可以圍繞某個領域的工作,使得行業上下遊企業、行業與行業之間,以及生產商、經銷商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更加對稱,而信息的充分共享,就可以帶來商機,也可以使各方麵的交易、合作更加公平。

比如,我們商會的會員企業,從事建築衛生陶瓷的比較多。僅就生活陶瓷而言,我們商會就要通過專業的信息傳播和行業引導,讓消費者了解陶瓷相關的科學知識與日常誤區。比如日用陶瓷這一塊,消費者習慣性地一次挑選,長期使用。殊不知好的日用瓷表麵的那層釉十分重要,既美化瓷器的外觀又保證使用的安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擦洗會對釉造成緩慢的損耗,因此專家提醒,摔破角的碗不要繼續使用,同時每過兩年,要換一批碗盤。這種常識在實際的生活中卻被忽視了。科普需要我們行業商會來引導更多的會員企業聯合起來,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宣傳。這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責任。

中國商人:我注意到,您做專業市場的重點集中在如何縮短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環節,提升交易效率。而對商會平台的定位,則重點關注權威行業信息普及,以及在信息共享基礎上的資源整合。

陳進林:我們商會在開展信息、項目、融資等服務之前,也拜訪過大量的兄弟商會。我們覺得在商會平台上可以有所側重的開展各種服務,但是每一種服務其實都必須解決由信息不對等到信息對稱的問題。要解決信息共享問題,就必須有一些常態化的機製,我們商會將會根據不同的服務內容,開展各種主題性、專題性的講座,並通過有效的宣傳擴大影響力。比如說健康的陶瓷和養生之間的關係,室內裝修擺設與文化的關係,我們會圍繞商家與消費者的需求持續開展這些活動。

促進上下遊企業的協同與互動

中國商人:說到陶瓷,大家都知道我們有數千年生產曆史和文化積澱。但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說法,說一些名貴的陶瓷,一個窯往往燒不出幾件精品來,給人的感覺是這個行業在生產上很難做到標準化,為什麼國外的設備就可以做到標準化呢?

陳進林:其實有一些專家一直在誤導市場和消費者。如果你想以手工的方式做仿古的產品,一定要通過柴燒或者煤燒,但是現在基本上都是氣燒,有一些產品的溫度可以控製到“零溫差”,如果產品的原料都是一樣的,就不可能出現你說的那種情況。

我們作為一個行業商會,主要的會員群體是經銷商,我們跟生產商之間是有專業分工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嚐試銷售終端與生產前端的一些協同,從而推動行業進步。比如,2009年,閩龍陶瓷總部基地就跟旅遊衛視合作,搞了“2009閩龍杯全國陶瓷原創設計大獎賽”,製作了每集約40分鍾共15集的紀錄片。其中在景德鎮這一站,我們還把各產區的專家,以及北京一些從事數十年陶瓷工藝研究的專家學者請到一起,大家共同研究如何把陶瓷生產工藝和我們的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如何將不同種類及不同工藝的陶瓷文化普及傳承並發揚,這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反響。

在紀錄片的攝製過程中我們就發現,機器燒製完全可以做到標準化,即使是手工製作,隻要用新的窯爐控製好溫差,也是可以做到標準化的。

我記得有兩期我們請到了來自喀麥隆的專家捷蓋做嘉賓,他原本認為中國是出陶瓷的地方,每個中國人對陶瓷應該都很了解,可是他來到中國一問才發現,很多人其實都不懂陶瓷。所以我們後來投資興建了閩龍陶瓷藝術館,通過專業平台傳播陶瓷知識,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陶瓷文化。因為陶瓷是中國的一張名片,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在裏麵。我們作為一個行業商會,就更要承擔起傳播陶瓷知識和文化、包括行業規範、管理以及行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等多方麵的行業責任來。

培養會員企業品牌意識

中國商人:從您介紹的情況來看,一方麵我們擁有數千年陶瓷的曆史與文化,但是當前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其實與這種曆史地位不相符。我注意到閩龍主要的陶瓷產品是建築陶瓷,但是你還為日用瓷與藝術瓷做了很多事情。

陳進林:我為什麼要做這些事,首先是陶瓷行業成就了我,我的事業發展起來了,無論是市場的服務,還是我們的品牌影響力還是比較領先的。但是說到整個行業,我們的日用陶瓷和藝術陶瓷,跟國外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因為我們國內企業在這個領域,還是停留在生產仿古董產品,但仿製的產品,永遠不可能超過那些原件。

中國商人:都去仿製,原創的東西就少了。

陳進林:我就舉個例子,我們的日用陶瓷一直沒有自己的品牌。所以我們就想通過製作紀錄片的方式傳遞給大家一個信息:日用陶瓷也應該要有品牌。下一步,我們要通過商會組織的各種活動,引導更多生產廠家和經銷商,大家一起來注重品牌的維護與運營。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因為我們的日用陶瓷一般都是做出口,金融危機後外銷萎縮,很多廠家就都麵臨危機。目前這些日用陶瓷企業,有好多還是家庭作坊式的,品牌意識比較淡薄。我問了好多人,沒有人知道有哪些是中國的日用陶瓷品牌。

同時,銷售後端的商家,前些年也根本就不知道廠家的生產工藝和產品品類發展到什麼程度,生產前端與銷售後端之間的信息不對等。現在的情況會好一點,一些有實力的廠家都已經自己做培訓了。我們商會的行業培訓就要走向更專業更深入的層麵,比如線上和線下營銷的結合等等。我們要通過這些專業層麵的培訓,通過商會自身的媒介傳播平台,提升大家的品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