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難求知遇(1 / 2)

第113章難求知遇

大學畢業了,趙一丹有一種漂泊不定的感覺。突然他覺得自己多麼想需要一個家。一個能容納自己的小窩,一個能讓自己疲勞時,讓他忘卻煩惱的地方,就如母親的抔抱。家是個溫馨港灣,讓夢牽夢繞的地方。

大學畢業,實行不抱分配的他們,就失業了,一切工作都得靠自己的能力去找,有家庭背景,有特殊關係的一部分人也就業了。而還有一大部分沒有關係,沒有家庭背景的人,在這個茫茫人海中打沙拚出自己的一份天地是比較難的。

私人小企業,一般小店麵,成為一部分沒有背景沒有實力的學子就業的地方。還有一部分大企業,經濟實力強的企業,需要自己的才能優秀才能走進去。所以一部分學子,隻好在小企業就業了。當然小企業就業也行,是一個展現自己才華的地方,自己與企業一道強大起來也是不是錯的地方。

可是這一部分小企業,為什麼做不大,就跟企業的老板的個人素質有關係。大學生,一走向社會,就從那個高貴典雅的象牙塔裏掉到了地上。先前的那種清高、自信,或著自傲,目空一切的學子,在社會上處處碰壁之後,跟著就失落、消沉,成為啃老族,等等。

隨著國家結大學教育的普及,大學生再不是以前的那種讓人尊重的角色,他隻是一個學曆的代表名詞。因為社會上,大部分人,都通過其它手段,學習渠道,都拿到學曆了,再加上他們自己已擁有社會經驗,比大學生強多了。更不象古代,一舉成名,天下知。更不要說那時考上一個舉人,他們的素養、學識都成為許多人學習榜校,所以現在大學生和古大學生,那是相差千裏。

古大學生,大學士,他們撐控著國家最選進的學識,禮儀等東西,給一方做為表率。不象現在,大學生是無知的一代,沒有思想的一代,沒有文化的一代,沒有信仰的一代,沒有奉獻精神的一代,享樂主義的一代,等等。但是大學必將走上曆史舞台這是必然,必需遭受社會磨難,方能擔當大任。

自從國家放低普招大學招生的門檻那天起,大學再不就是高高在上的狀元郎了。而是芸芸大眾中的一員。太凡走向社會的大學生碰壁後,就會知道,現在自開通了成人大學,自考大學之後,一些學曆底的工作人員都以不同的渠道進行進修、自修,學曆都普遍提高了。

反而他們這些剛一畢業的大學,到了一家工作單位,就得從一上起,每一個人都是他的師父了,因為實際工作經驗他們一點兒沒有。有的是學曆,可是學曆這東西現在並不是那麼高了。雖然現在對學曆仍分個三六九等,但是通過自修、進修拿到學曆的人員,也再不會對剛畢業分配來的大學仰視之,而是俯視之。

如果一個大學生真有著真才實學那還可以。會得到人們重視的,更為重要的是,還要學會待人接物,不然再有學曆,得不到人們信任,孤家寡人也沒有活的樂趣。再加上,國家對普通大學擴招,對高級職業技術專業壓縮,反而出現教育失衡,技術型的專業人才緊缺,而非技術類的大學生多如牛羊一抓一大把。

趙一丹幸好有著社會經驗,進入大學之前就有著與社會親密的接觸,還幹過一些工作。所以找工作還是比較順利,被銀城的一家廣告公司聘任當業務經理,自己手下管著十幾號業務員。他的這個業務經理,一天就是領著一幫人推銷黃頁——電話本。

幹了十多天,公司辦公室條件很差,趙一丹建議總經理裝修,以提高形象。他的這一建議,得到總經理的許可,並專門調趙一丹負責監管裝修工程,臨時的推銷工作暫時放下來,由業務員自己跑。於是趙一丹就裝修工作,整天泡在一起,幫著采購一些材料,還監督民工不要偷懶及時完成總經理預定的工期。為了能趕著建完工程,趙一丹吃住都在單位。晚上睡單位的沙發,白天買方便麵吃。經過二十多天的忙碌,裝修工程幹完了,新的業務辦公室窗明幾淨。

新裝修的辦公室,給人的感覺特別爽。員工的幹活積極性得到很大提高。隨後趙一丹又接手業務經理的工作,繼續和業務員推銷黃頁。更有意思的是,趙一丹去推銷黃頁時,有一家單位說,小夥子你看,我們單位定的這一本全國性的黃頁,換你的一本銀城黃頁怎麼樣。趙一丹覺的這事也劃算,就大膽地做出決定,用一本30元的黃頁,換了一本300元的黃頁。

拿到單位後,總經理誇他。“趙一丹你的這個決定非常的好。並轉手把這本黃頁原價買了出去,白白為單位掙來了200多元。”隨後趙一丹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把業務員分成兩批,聯合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