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想當名記
剛當上實習記者之後,趙一丹一門心思想寫一點好稿件。幫村人出氣之後,趙一丹借機會做了幾件大事。一是采寫了趙家川一位“特殊的父子”引起全州轟動。
故事是這樣的,在趙家川有一個單身漢9年艱辛撫育3名孤兒的故事。每每念叨起這個奇特的家庭,鄉裏的婦女、老人不禁為不是父親勝父親的真情感動,更為了3個娃兒的懂事教敬唏噓不已。
“父親”張軍本是3個娃兒的伯父。9年前,張軍的弟弟得了精神病上吊死了,弟媳留下3個孩子遠走他鄉,從此杳無音信。張軍一手抱著8個月尚在繈褓中的小侄子,另一隻手摟住隻知道喊“媽媽”的兩個大侄作,眼淚隻能往肚子流。
一個單身漢怎麼養育3個年糼的孩子,承擔既是爹又是娘的重擔呢?孩子要吃奶,柴米油鹽都需要錢,張軍想打了把孩子送人,但一想到死去的弟弟,他打消了這念頭。走進張軍家裏,除了張軍爺爺留下的櫃子和兩個破箱子,一台磚頭塊大的舊收音機,再沒有別的家當。一家4口睡的土炕上,隻鋪著一條破舊的白帆布和一床老粗花被子,但被褥縫補得整整齊齊,清洗的幹幹淨淨。晚上,張軍樓著3個孩子擠在一床老粗花布子裏,在彼此的體溫裏度過了9個溫長的寒冬。
張軍是一個不識字的人,受盡了苦,他說不能讓娃娃和他一樣是一個眼的瞎子。所以那麼艱苦的條件,張軍還供三個孩子上學。
艱難的日子裏,他們常常以淚洗麵,在淚水中泡大的孩子學會了堅強。家庭的變故,缺衣少食讓孩子們體會到生活的艱辛。
但是為了能上孩子上學,這個張軍是到處借錢,已是債台高築。真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大侄子立雄不忍心再看著伯父為一頓飯、一次學費為難,主動要求退學,找活幹以減輕家裏的負擔。張軍為此還大發雷霆,卻終究拗不過已懂事的孩子。
親友鄉政府都伸緣助之手,但終歸杯水車薪。趙一丹正好借他當記者的機會,在州報上寫了一篇題為《特殊父子難了情》的文章。由於趙一丹的文筆好,把這個新聞故事寫的也很感人,引起了全州的的關注,尤其更為重要一件事,一位企業看了特別地感動,決定要幫幫這家人。於是通過報社,專門去趙家川找張軍看望了一回。並決定把張軍的侄子立雄,退學在家的這個孩子,帶出門培養學一門技術,在外成家立業,並組張軍捐助了500元的生活。
這一事件引起了趙家川人的感動,一時傳為佳話。由於此事的成功幫助,困難人員,趙一丹的信心受到啟發。於是多在鄉村跑跑一些特別困難,一些特別應該受人關注的新聞事件。
趙一丹接著采寫了鄉村的一位殘疾青年,堅持畫畫的自強奮鬥事跡。這個小夥子叫,牛中元,20多歲,他能用左手畫一幅好畫,還能寫一手好筆毛字,也寫詩和散文,且還能刻各種字體的印章。更為稱奇的是,他是一條胳膊還是左胳,能有這樣的成績更值得人感動。
牛中元,終過自己的努力奮鬥,不斷學習畫畫,終於感動了縣城的一家職業學院,該學校免費收他這個學生。尤其是美術老師最器重他,並且把他畫的畫拆成照片,或著精心裝裱起來。牛中元很自信,他說他將來一定要當一個畫家或著小說家。他給說:“我能幹能成績,是因為我心中有團火(不服人),老燒得我難受。”
牛中元的在7歲時,在山上和小夥伴放牛,有一天在山裏與小夥伴打賭,牛中元你能爬到電線杆子上去嗎?牛中元知道村裏停電已三個月了,於是大膽地說:“沒問題。”幾分鍾爬上去,抓著高壓電線“蕩秋千”時,來了電。
同伴隻看見牛中元變成了一個火球從電線杆上掉下來了。同伴都嚇壞了,跑回家叫來人時,牛中元從昏迷中醒過來了。但是他的右手臂全失去的知覺,牛中元用手一摸右臂,臂上的肉皮如紙一樣一卷地皮掉了下來。家裏人都嚇壞了,連夜送到縣城醫院。
但是這條胳膊還是沒有保留下來,截了肢。失去右臂的牛中元,幾乎成了一個廢人,吃飯、穿衣、及別的事,都很難用一隻手來完成。牛中元不想當廢人,就腳、口、牙並用,終於學會穿衣服。9年那個,牛中元還上了一年級,學習成績很好。由於身體素質差,經常生病。到了初中之後,牛中元特別的傷心。像他這樣的人,學習再好也上不了大學,出門打工也沒人要。不知以後的日子怎麼過,他常暗自落淚。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他開始用嘴把練習書法。光寫壞的毛筆就有二三十支。後來他慢慢地出了名,向他求字的人就越來越多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