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整治貪官
苦難能讓一個人成熟,時間能消磨激情。大三了,趙一丹從一名優等生,降成了差等生。就快畢業了,大學實習的機會太重要了。如果實習的路子選對,極有可能對一個人的前途多少有些幫助。
經朋友介紹。趙一丹進了一家州報當實習記者。他的指導老師是一位銀城有名的作家,是華夏國的“三棵樹”之一,是西部周刊的編輯。同室的老師有綜合新聞稿的寫作大拿,還有專題寫作大拿,總之一個版麵一個資深編輯,幾個編輯都住在一間大辦公室裏。趙一丹勤學好問,討人開心,這幾位編輯都特別地照顧趙一丹,有寫稿機會,說好采寫方法,讓趙一丹一個人去采,采完後他們邊修改,邊提意見,長進很快的。
半學期下來。趙一丹跟上幾位資深編輯、記者學習新聞采寫,新聞點的尋找,文學作品的創作。並訓練出一雙新聞眼,一幅文學腔,一般來說,即能寫新聞,又能寫文學著,不多,許多文化人,搞了新聞就不會寫作,搞了寫作,新聞稿就會寫了。趙一丹反而兩者兼得。
在這期間,文藝副刊也上詩歌和散文,新聞稿件是一篇接著一篇上。趙一丹的大哥、二哥、三哥,在報紙上看到趙一丹的名字,都特別的高興,村裏人都為此刮目相看。村裏考上大學生著也不少,可是能在州級大報上發表文學作品和重大題材的新聞稿件這不容易的一件事。
記者貌似強大。家鄉的“電老虎”正在卡村人的脖子,村裏好緣無古地停電幾個月了。村子裏的人,把在外工作的人能打電話找的關係都找了。趙一丹也在其中之列,還有一個當兵的士官。其它的人說這事不好辦沒有回去。趙一丹和他的這位士官鄉黨一塊兒回到村子。
村子裏人看到這兩人回到家鄉之後,好多關係好的跑來回候,求他們兩人幫忙解決“供電難”這一問題。月月家家戶戶交電費,可是還說欠著鄉上電費,供電所不供電,這是怎麼回事,善良的人們沒法解決這一問題。
趙一丹當然很樂意幫忙,這為老鄉討個理由的事,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於是趙一丹和這位士官兩人出動。先去鄉供電所,找所長。趙一丹亮出報社的工作證,說要調查這一事情。月月家家戶戶交電費,可是什麼供電所說欠電費,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出現這一情況。
所長一看一個是記者,一個是軍官,又是端茶遞水,又是找手下人解釋這一問題。趙一丹說:“鄉黨,這個問題很簡單,你隻把我們村欠鄉供電所的費用你給拉個詳單,我看到底欠多少。還有這個收電費的人,欠你這麼多電費,為什麼你們不安月收取,反而會欠這麼多錢,那村民交的電費錢那兒去了?另外我聽說,我們供電所,給村民接電說要吃一隻羊,才能給村人接電,不然不會再次開通農用電,有這事嘛?”
供電所的所長一聽,趙一丹的這話急了:“兄弟啊,沒有這回事的,沒有這回事的,一連說了四五個沒有這回事的。關健是你們村欠供電所的錢多了,所以我們才停你們村的電的,我們決沒有這事,等你們村交齊電費,我立馬帶人去通電。”
隨後,所長打電話,叫來辦事人員,立馬找工作人員給趙一丹打趙家川欠電費的詳單。然後忙給趙一丹和士官解釋。
趙一丹和士官臨出門時,臉色嚴肅地說:“這事我回村會調查後再看情況,現在下結論有些早,但是你們即然用了一個貪官當村裏的電工,他欠你們這麼多錢,這事責任也在你們身上,而不在村民身上。”
供電所所長,底頭啥腰,臉笑成一朵花說:“兄弟,你說的對,這事我們一定會嚴查的,要好好整頓一下。”
趙一丹和士官到了村裏之後,把去供電所調查結果公布了。然後和士官商量,查村裏的賬。本來作為一名實習記者,沒權官這些事,但是趙一丹一是村民,二是有人提供新聞線索,這事就得跟蹤調查不是?
招開裏民大會,趙一丹說:“經查,我們的確欠鄉供電所的好幾個月的供電費錢了。但是村人月月交電費,這個交上來電費那兒去了呢?我和士官趙普兩人要查賬。”村人說:“這賬該查?誰管賬著來,交由趙一丹查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