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實踐篇——寶寶色彩感知覺的快樂養成法(1)(2 / 3)

那麼,如何培養寶寶的色彩感知覺呢?下麵,我們就介紹幾種輕鬆培養感知覺的方法,供您參考。

色彩感知覺的遊戲養成法

美國心理學家加維說:“遊戲是由內驅力所策動的一種快樂活動。”寶寶的成長離不開遊戲,運用遊戲的方法和遊戲的口吻培養寶寶的色彩感知覺,可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和技能。遊戲法包括玩色遊戲、印畫遊戲、塗色活動等。

一、玩色法

玩色是寶寶表達自我認知與情緒情感的一種活動,它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是寶寶喜歡的遊戲活動之一。將色彩感知覺培養與遊戲活動相結合,讓他們用自己的小手體驗著色彩、感知著色彩,引導寶寶像玩遊戲一樣地玩色彩,更能激發寶寶對色彩的興趣。

玩色活動一:吹畫

讓寶寶在畫紙的不同位置滴上不同的顏色水,再用吸管從不同的方向吹,讓畫麵上的色彩相互流淌融合,從而創造出色彩斑斕的圖畫,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寶寶認識基本色,再辨別較多的色彩,培養寶寶對色彩的興趣。

玩色活動二:配色

工具:紅、黃、藍三原色的顏料和清水、吸管、調色盤等。

過程:讓寶寶用以上材料進行配色活動,在實際操作中觀察色彩的變化,了解三原色及間色、複色的產生過程。

要求:用以上材料畫出七彩虹,讓寶寶在繪畫過程中更好地感知豐富多樣的色彩變化。

玩色活動三:小腳印

活動目的:

(1)讓寶寶學習運用小手、小腳等感官,去感知不同事物的不同質地,從而激發寶寶主動探索外界事物的興趣;

(2)學習聽音樂做律動,幫助寶寶培養節奏感;

(3)認識紅、黃、藍、綠、黑等基本顏色,讓寶寶體驗玩色活動的樂趣,同時提高寶寶對色彩的敏感。

活動準備:

(1)若幹幅腳印示範畫、海綿、濕抹布;

(2)調好的紅、黃、藍、綠等水粉顏料;

(3)米袋、麻袋、廢舊席子、舊布、紙巾、錄音機、音樂帶、新疆舞帽子等。

活動步驟:

(1)放音樂,爸爸媽媽念兒歌:“小貓赤腳走路靜悄悄,小熊赤腳走路咚咚咚,小兔走路蹦蹦跳……”與寶寶一起做赤腳操,讓寶寶在紙皮、麻袋、舊布等不同材料上,學各種小動物走路,引導寶寶用腳感受不同材料的不同質地。

(2)爸爸媽媽用腳蘸上顏料,聽音樂表演《新疆舞》,在紙上跳出一隻大烏龜,同時出示其他腳印示範畫,如小兔、小狗、小貓等,引導寶寶在遊戲中邊看邊玩,激發寶寶玩色的興趣,鼓勵寶寶作出與爸爸媽媽不同的腳印畫。

(3)讓寶寶邊聽音樂,邊用小腳蘸上各種顏料,在不同質地材料上學各種動物走路,走、跺、跳等,踩出各種各樣的腳印畫。

二、塗色法

想想的媽媽曾經讀過一篇寶寶繪畫專家的文章,文章稱不能把塗色等同於畫畫,寶寶塗色塗多了會限製想象力。對這一觀點,想想媽媽是持保留態度的。的確,畫畫不僅僅是塗色,但媽媽看了許多電視、雜誌和網站上的幼兒畫發現,學齡前的寶寶們幾乎無一例外地喜歡把自己的畫塗染得色彩鮮豔,整幅畫甚至沒有一點兒留白,如果不是建立在一定的塗色的基本功上,是不可能完成這樣的作品的。媽媽認為想象力與塗色並無直接的關係,畢竟想象力是基於豐富的生活實踐而產生的,而塗色本身也是一種體驗啊!

想想媽媽認為,塗色至少有兩大好處:首先,塗色最基本的是取決於手對筆的控製能力,因此在塗色過程中,寶寶小手的精細動作得到了鍛煉,最開始寶寶塗色總是出線,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得要把顏色塗在線裏邊,而是因為他們的小手對筆的控製能力差,筆該停卻停不下來;其次,塗色要求寶寶非常專注,因此塗色還可以鍛煉寶寶的耐性。

所以,媽媽對想想學塗色一直非常支持。想想這兩天塗色一塗就是一個多小時,媽媽還要在一旁提醒她喝水休息呢。

塗色活動一:大塊塗抹

(1)讓寶寶將一張張白紙分別塗成紅色、黑色、綠色、黃色等;

(2)引導寶寶觀察不同的色彩有什麼不同的視覺效果,比如紅色給人熱烈的感覺,黑色給人冷峻的感覺,綠色給人柔和的感覺,黃色則給人明快的感覺等,從而讓寶寶初步了解色彩的冷暖對比關係。

塗色活動二:塗實物

讓寶寶塗上與實物相似的色彩,如給蘋果園塗色,要求寶寶給天空塗淡藍色,土地塗土黃色,蘋果樹幹塗褐色,樹葉塗綠色,蘋果塗紅色等,或者選擇自己喜歡的色彩塗色,幫助寶寶提高色彩感知能力。

塗色活動三:染紙

教寶寶將宣紙折疊後,用紙角蘸色,由於該紙的吸水性強,色彩自然就滲透到裏麵去,於是就出現暈染的藝術效果,重複蘸取不同的色彩之後,色彩相互滲透,寶寶將會發現有趣的色調變化。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寶寶認識色彩的冷暖、深淺、明暗、強弱的區別,繼而認識調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