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排結束後,縣裏劉書記和朱縣長高度評價了張家村的接待準備工作,他們還提出張家村的自然景觀很好,民居也保持得不錯,是否可以考慮搞一些特色旅遊。把張家村建設成為一個旅遊景點。
汪建華代表公司表示願意考慮在張家村這裏發展特色旅遊,他說,其實徽州市在首義和楚天的旅遊推廣工作做得相當差,現在每到周末,首義鐵路局都會發幾趟旅遊專列,有到湖南張家界的,有到雲南麗江,有到山東青島,還有到貴州黃果樹的,都是周五晚上走,周日晚上回,參加旅遊的人相當多。可是,徽州離首義相當近,但是宣傳推廣工作非常差,沒有直達火車,飛機航班也不正常,一會有一會沒有。比起其他景區來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實際上,徽州的景區不少,光是徽縣就有不少不錯的景點,但是推廣得不夠,還有一點由於經營者的眼界過窄,導致不少景區的檔次不高。
至於張家村的旅遊開發,將在翠綠公司與相關專家討論後進行規劃,提出策劃方案和投資預算,待董事會通過後實施。
送走了縣鄉領導,汪建華要求從首義支援過來的策劃人員盡快進入角色,前麵的整體介紹做的不錯,趁現在還有時間對已完成的工作進行完善,同時要對確定的幾種民宅進行挖掘創作,內容要和民俗歌舞團的表演緊密地貼合。
比如這次選中的官宦建築,是明朝的時候村裏有個人當官時修建的有三間兩院,占地十餘畝的建築群,被錯落的院牆和山牆渾然連成一體,該建築集古、雅、大、美於一體,結構之複雜,雕刻之精美、都令人讚歎不已。
還有富商之家的建築,村裏古時候有個人在外麵經商,生意做得很大,因為老母親想到西湖遊玩,但是因為年紀大了,交通又不方便,一直未能成行。眼看老母親的身體每況愈下,心願難了。於是孝順的兒子就在村裏借著流經村裏的河水,出資挖塘壘壩,在池塘裏仿照西湖美景,修築了不少樓亭,如“三潭印月”、“玉帶橋”“湖心亭”、“白堤”、“蘇堤”等等,讓年老眼花的老母親在有生之年了卻了心願。
另外,古時候徽州商人出外經商致富後不忘故裏。紛紛回家創辦書院、文會、詩社,促進了故鄉的發展,新安畫派、新安醫學、新安經學、徽派版畫、徽派雕刻、徽派園林、徽派建築在當時享有很高的聲譽。就是到了現在還有不小的影響。
當時的出外經商的村人,也曾經在村裏興建了一所書院,由於村民的盡心保護,這個書院之間還在發揮作用,成為村裏民辦幼兒園的地址。
另外,村裏別致的鄉間田園風光,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頭,還有秀麗的溪水山色,點綴著彎彎的小路,十裏長亭、小橋流水,顯得那樣的清新、野逸、古樸,令人如此的心曠神怡。尤其是站在長亭上,耳邊就仿佛想起了那首熟悉的“長亭外,古道邊…”。令人斷腸。
還有許多動人的故事,汪建華說一時半會,可能無法整理創作出來,可是抓抓重點,適時突破,還是有可能的。利用這些素材,再加上一定的藝術加工,完全可以創作出一些優秀的鄉間藝術作品。
汪建華要求大家集思廣益,開動腦筋,利用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來表現張家村的悠久的曆史和文化。
由於時間上不夠充裕,因此做到精雕細作是不可能的,因此隻有意思到了就可以了,能讓別人尤其是外國人看懂就可以了,當然了能讓他們感動,那效果就更好了。
最後,汪建華說,我也知道大家辛苦了,隻要能圓滿完成這次任務,我們翠綠公司就給一直支持我們的張家村村民一個好的交代。
說白一點,這次如果能夠成功,一個是為公司開辟了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對於張家村的村民來說,他們也可以多了一次機會,也就意味著多了一份收入的保障。希望大家再加加油,不要辜負村裏純樸鄉親們的厚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