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時間,汪建華把工作進行了分工,首先,讓張明出馬去宏村請了民俗表演隊來進行民俗表演。表演徽州人家的生活情景。
而支書負責把村裏的石碾、石磨、穀桶、揚穀機都找出來,收拾幹淨,同時要找幾個清爽一點的姑娘小夥演示。另外還要把什麼座石頭果的平底鍋還有做小磨豆腐的小石磨都找出來,現場加工。
村長則負責在村民中找廚師,準備食料和調味品,特別注意的要去買幾套一些新的瓷器、還有筷子和刀叉等等(這些有張彥負責購買)。
第二天一早,大家就分頭行動起來,全村動員翻找過去的老家夥,實在找不到的隻好到鄰村去借。這個倒是挺快,當天家夥就齊活了。接下來支書就組織大家清洗、安裝、使用等等。
而平底鍋和小石磨則更簡單了,很多家村民現在還在使用,所以直接拿出來就行了。有了家夥就需要表演的地方,村長和支書提出了幾個備選,待考察後再確定。
而村長在村民中找廚師的工作也開展得很順利,食料和調味品就更容易準備了,隻要肯花錢,很容易就備好了,獵人兄弟也幫了不少忙,送了不少獵物過來。
至於參觀的地方,汪建華建議要找幾家不同類型的民居,比如一般村民、商人、讀書人、官宦人家等等,確定後把村民先搬出去,然後收拾一下,然後按古代的形式恢複,至於家具能找就找,找不到就去買仿古的,請民俗表演團的演員表演村民生活,肯定比宏村那樣看空蕩蕩的房子效果好多了。
於是,張明把民俗表演團請到張家村後,丟給了村長和支書接待又出去買仿古家具去了。
村長和支書先把民俗代表團安置在條件較好的村民家住下,說好了夥食又公司食堂負責。再把民俗表演團的領導帶到選定的村民家民宅,分頭行動,支書組織村民搬家,村長負責民居布置,而胖子則負責和民俗表演團的領導協商表演事宜。
對於普通村民的民居,這裏表演得是家庭和睦其樂融融的家居生活。
對於商人民居,則是表演徽州商人少小離家,新婚少婦閨中盼夫歸的情景。
對於書香世家則是表演學子頭懸梁錐刺股的學習情景。
對於官宦人家則是表演賓客來訪、繡樓生活等等。
然後民俗代表團根據上述想法去排演。
等到客人快來的前兩天,一切準備就緒,村裏組織了一次演練,汪建華特點讓村長和支書宰相長和書記的陪同下邀請了縣裏劉書記、朱縣長來觀看彩排。
彩排從張家村的曆史開始,一台大功率的投影儀在寬大的屏幕上投出了美麗的張家村的立體景觀。平麵布局,
村子四麵環山,中間有一塊不小的窪地,它是一個典型的“納四水於村中,聚水如聚財”的風水寶地,整個村落似一個聚寶盆。它四邊有七、八座山峰不規則分布,山與山之間有梯田、旱地相互連接,一條小河從自北向南成“∽”形穿村而過,村北、村南又以小河為起點,向村外發射幾條街巷,把整個村莊分割成大小好幾塊塊,街巷相通,巷巷相通,同時河水不斷的沿著每家房屋修建的水渠按規定的方向流淌,清澈見底的河水可以從每家的門口經過,不僅方便了居民的生活,而且有利於民宅的防火。最後彙總到村南頭的一個大水塘裏,再通過水壩向下遊流去。
這幅圖畫被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還有徽州的磚雕、石雕、木雕和竹雕都通過攝像機展現在大家眼前。活生生給大家展現了徽州的文化、生活情景。
看完介紹後,大家又觀看了打稻、脫粒、碾米的勞動情景。
在參觀不同類型的民居時,還可以體驗石頭果和消磨豆腐的加工並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還有那古樸的徽州人生活讓人欲罷不能,流連忘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