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及學校內,得到老師的讚美,而有了好的成績,做父母的因為高興而想要讚美他,這當然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有更高的成就,那就必須以平常的態度麵對他,不能流露出太高興的神色,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這種方法並不限於孩子,不管是誰,一被讚美就很容易自滿,想要更上一層的意念就會消失。所以為了防止孩子智能停止增長,就要讓孩子對自己的成果感到不滿,以便繼續地朝更高的目標邁進,這是很重要的。
父母親那種“稀鬆平常的神色”,就仿佛是暗示孩子“如果以你的能力,還能達到比目前更好的成績。”因而能使孩子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假若我們采用另一種方式來教育孩子,對於他的好成果予以否定,並在孩子的心理深植“這件事一定可以做得更好。”這樣的自信心,這也不失為良策。
2不可用太謙虛的措辭自己的孩子被讚美及被奉承時,父母該怎麼回答比較好呢?“謝謝!”或者是“哪裏,還要再努力呢!”等等,像這一類的話都是很謙虛的說法。若是“不,我們家孩子真沒用”或者“對手太差……”這種回答方式,最好不要采用。
事實上,從母親無意的對話中,已經減低了孩子追求更高層次的信心。但是實際上“對手太差”這種對話,很多父母親卻是常用的。
有些父母常會對親戚朋友說自己的孩子“成績不好”、“記憶力很差”,等等,像這些例子,純粹是因為父母太謙虛才這樣說,但是孩子沒有了解這一點,所以他會以為真是別人太差,而不是自己很行。
而且孩子對父母是絕對信賴的,當他反複聽到“是因為別人太差的緣故……”這句話,而他又不能體會話裏的含意,不知不覺間就會使智力限於停頓的狀態。
五、不可以折傷的翅膀最近,斯巴達式的教育很盛行,有相當多的父母親都很讚成這種“問答無用”式的教育。當然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采取堅決的態度是沒錯。但是如果誤解了“堅決”兩個字的意思,固執己見而不讓孩子說理由,就動手打孩子,這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是有阻礙的。
這種教育方式所存在的最大問題點,就是罵者和被罵者之間不是用語言來溝通。即使如何地憤怒,隻要父母親一開口問原因,孩子就會思考他為何被罵的理由,而給父母親一個合理的解釋。
可是不讓孩子開口,就出手打罵的方式,這是父母親在壓抑孩子,不讓他有表達機會,最後再訴諸武力的行為。孩子若是反抗,顯然也是沒用的,所以隻會令他光哭不說罷了,這樣,父母親永遠也得不到和孩子之間精神上的溝通。
這種無法溝通的責罵方式,會讓孩子受到傷害,因而更無法進行思維,抓不到頭緒,進而會使其成為不動腦筋的人。
1以容貌及體格來評論孩子
“你像你媽媽,鼻子那麼塌”、“你跟你爸爸一樣是個大胖子”等等,在孩子麵前父母親常常會以很不在乎的口氣,來批評孩子的長相及身體。假如父母和孩子溝通一下,這樣就能消除他不滿的心態,也不會再說出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
假如是成人,當他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時,他會對傷他自尊的人破口大罵,以消除心中的怨氣。然而孩子往往是很膽小而很脆弱的,他會把這種觀念深植在腦海中,最後更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2不該使用“否定”的語氣
在美商公司的智囊團會議上,是禁止使用“否定”的語氣。上司對於部屬所發表的構想,用“什麼呀?這實在是毫無價值的構想。”“還有待加強……”這樣嚴刻的批評,就會讓部屬喪失思考的意思。否定等於封殺了自由發言的機會。而使用“否定”的語氣,大多令人覺得是具絕對權威以及可信賴的人所說出來的話。
我們對於孩子,也不可在無意中用到“否定”的口吻。因為這往往會帶給他極大的不良影響。
例如:對孩子所畫的圖說:“這是馬嗎?要是馬,那臉應該再長點吧!你不能再畫得更好些嗎?”孩子是絕對信賴母親所說的話,而這種否定法真是一針見血,讓孩子無地自容。
換句話說,這會使孩子對自己的作品失去信心,而且會扼殺他再一次創作的信念。
不光是在繪畫上,即使是笨拙的歌唱,折不好的紙船等,對於孩子的作用及言行,都必須避免用“否定”的語氣來抹殺他的信心。
六、調節情緒的技巧
曾經有位攝影師,他受雇幫一名年幼的富家子照一張彈琴的近照。因為鏡頭被限定在某個角落。所以從這個角落透過鏡頭,無法拍下小孩的上半身,正感到困擾時,孩子那聰明的母親立刻說:“寶寶,低一點好嗎?”如此以來鏡頭裏就可以完全看到孩子的臉,結果照出了一張很精美的照片。
要是當時那位母親用命令的語氣說:“把頭低一點。”說不定就不能攝取到這麼自然的姿勢。那位母親可說是一位優秀的心理學家。才能如此巧妙地引發孩子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