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觀察
其次,電視劇將逐漸告別客廳模式,原來全家飯後集體收看的場景,變成個人的消遣、造夢工具,用戶更加細分,甚至麵向特性用戶。再者,電視劇的內容和製作將更快餐化,更適合小屏收看。我們以前習慣了叫電視劇,說不定以後會叫視頻劇,人們行為方式的轉變將催生一個移動的生態。
網絡小說何以為王?
小說粉絲轉換成影視劇觀眾天然就是營銷利器
網絡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幾乎到了井噴的狀態。小說的版權價格飆升,動輒三、五百萬的影視改編權,影視公司買版權賭得越來越大。細究其中根源,《小時代》、《甄嬛傳》、《何以笙簫默》的改編成功讓人看到粉絲力量的強大,小說粉絲轉換成影視劇觀眾天然就是營銷利器;視頻網站成為大買家,電視劇越來越需要考慮互聯網的口味;加上網絡小說讀者基本是年輕人,這樣的IP容易在電影、電視劇、手遊、舞台劇類型上打通界限,適合全產品開發的大IP會越來越貴。
網絡小說的改編熱也催生了偶像劇的逆襲,去年根據網絡小說改編的古裝和時裝偶像劇話題不斷,但是今天的網絡小說基本不關心人的精神問題,不再與社會思潮共振,這樣下去,網絡小說會將電視劇帶入“輕”時代。
中產趣味開始抬頭?
小市民趣味被擊退,婆媽劇不再受寵
觀看電視劇的觀眾總體還是偏女性,題材的最大類型還是都市劇,但出現了兩個變化:人群年輕化,趣味中產化。在網絡上觀劇的人群首先是90後,其次是80後,她們帶動了電視劇總體觀眾往年輕化方向發展。年輕人觀劇的審美趣味會偏向偶像劇、行業劇,排斥婆婆媽媽、柴米油鹽的家庭倫理劇。
同時,都市中產人群的迅速崛起,他們更關注情感、生活、婚姻、職業這些精神困擾,審美趣味要求時尚、演員高顏值、製作精良,相反不迷戀充滿小市民氣息的家鬥劇,中產趣味擊退小市民趣味可以看做去年電視劇的大變化。2015,市場上會出現更多的偶像劇、行業劇、婚姻情感劇,也有利於一夜之間演員小鮮肉的嶄露頭角。
多屏時代重新定義內容為王?
好內容還要實現傳播最大化
電視、PC、手機、廣告牌,我們的時間和空間都已經被“屏”包圍,這是個注意力集中的時代,因為屏無處不在;但這又是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因為人們的注意力被越來越多的媒體和渠道分散,所以“內容為王”會被重新定義。
不是生產了一個高品質的獨一無二的內容就一定為王,你要能有效的傳播開去才行。你要研究渠道,往往能在多個媒體平台多個終端上實現多次傳播的內容才能稱王;你要研究用戶,隻有打通各個終端用戶的內容才能爆發。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