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是這樣做官的
編者按:2月19日上午7時,中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稱,陝西省政協副主席祝作利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消息傳出,陝西政壇中人均感錯愕。一直以來,陝西都以政局穩定著稱,祝作利是近幾年來陝西首個落馬的副部級官員,也是繼冀文林後,14個小時內被中紀委拿下的第二個省部級高官。
媒體因此報道: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為馬年反腐掀開強勢序幕!坊間則在為“大老虎”接二連三紛紛落馬拍手稱快的同時,官場文化和官僚製度也再次成為了大家熱議的一個話題……
常見的四個謬誤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盡管“大老虎”紛紛“中槍”,仇官現象也在越演愈烈,“做官”卻仍是多數人的向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許多人不禁要問,外國人(美國人)是怎麼做官的?美國的官員是不是也像中國一樣令人向往、仰慕亦或被“仇視”?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因為美國沒有中國式的官員和官僚製度,因此也就不存在向往或仇視的問題——這實際上是文化意識和製度的差異。
首先有必要澄清國人常見的四個錯誤概念:
謬誤一、美國所有的政治家都是官員;謬誤二、美國所有的官員都是公務員;謬誤三、美國所有的官員都(應該)是逐級晉升上來的;謬誤四、美國所有通過關係當上官的人都是裙帶關係,遭人恨。
這一係列錯誤認知,都基於對中國特有的傳統和現行官僚模式的理解——我們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文化潛意識,對認識和了解其他國家的政府和官員容易造成偏差和誤會。比如,中國的官員可能找不到與其相對應的美國官員的身份。
以下詳解。
總統“任人唯親”不是搞“裙帶關係”
與歐洲國家觀念一脈相承的美國,官員從效忠王室變成了效忠憲法,享有憲法所規定的權力配給。
美國各級政府官員按職業類型可分為兩大類:政務官(Political Officials)和職業官(Career Officials)。
政務官包括民選官及其所任命的主要團隊成員(Political Appointees),他們代表選民或選區行使主權,負責政策的製定與督促政策的實施。
職業官僚主要由公務員構成,這些公務員又是由行政官僚和技術官僚組成,他們通過考試和篩選被錄用,論資論功排輩,但他們都是政府的雇員(打工的),聽命於政務官,負責政策的執行和實施。
從政府職能類別上看,官員又分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類。
聯邦政府各部門的主要領導職務,如部長、署長、大使、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頭,都由當選總統任命,另有數千名執政黨黨員和積極分子等待政治任命進入聯邦政府各級機構。
需要說明的是,被任命的官員都有任期,此外,政務官都不屬於公務員序列。他們被分派到各個部門或單位,擔任各級領導職務,向任命他們的領導負責。
被任命的高級官員大都屬於總統的幕僚、黨內同誌、親信或被公認的專家。其他任命由高級政務官進行,因為選票已經授予了總統和其他官員以信用和權力,人們不會認為這是裙帶關係,更何況任命者必須為被任命者的人品負責,當然,特別重要的任命,還是要通過國會參議院批準。
這樣,就相當於執政黨把“黨代表”派駐到了各部門各單位,去執行黨的政策,那些被任命的政務官是各部門的真正領導人。
政務官是“選票的仆人”,公務員則是政務官的“仆人”
美國聯邦政府的公務員係統則像個政治上中立的國家機器,服從政務官的操縱和指揮,使其成為執行執政黨政策的工具。
因輪流執政的緣故,政務官可能會不斷換人,政策也會頻繁更改,有的還可能出現180度急拐彎,但公務員卻是相對穩定的係統,也是一支專業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