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嬰幼兒護理:全麵打好孩子的根基(2)(3 / 3)

中醫則持相反觀點,認為長期使用紙尿褲對孩子有害無益。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在《格致餘論·慈幼論》裏說:“小兒過用棉絹溫暖之服,以致陽氣不舒,因多發熱。即長,下體勿令過暖,蓋十六歲以前,氣血方盛,如日方升,惟陰常不足耳,下體主陰,得寒涼則陰易長,過溫暖則陰暗消。故《曲禮》曰:童子不衣裘裳。”意思是說小孩兒穿衣不能過暖,小孩兒陽氣盛,過暖則易發熱生病(這點與前文“忍三分寒”一致),尤其是下體不能太熱,因為孩子在十六歲以前氣血旺,陰卻有所不足,而下體主陰,要養好陰,下體需保持寒涼,如果過於溫暖會暗耗陰氣。所以小孩子不能穿皮製的內褲(裘,指皮衣。裳,古代指遮蔽下體的衣裙),皮內褲太熱,會消乏陰氣。

尤其是小男孩兒,不能熱著小雞雞。因為陰莖屬陽,睾丸屬陰,男孩兒下體如果太暖,陰氣就會慢慢消退,影響將來的生殖能力。

民間習俗裏,通常給小男孩兒穿開襠褲,即使在大冬天,棉褲也開著襠,頂多加一個小屁簾,以防止小孩兒坐地上時著涼拉稀。

現在普遍使用的紙尿褲,雖都極力做到幹爽透氣,實際仍很濕熱難受,父母可以試試感受一下。小雞雞長期處於這種又濕又熱的環境下,將來會出很多問題。生活中,經常聽到有媽媽說,我天天給兒子用紙尿褲,用了幾年了,也沒發現什麼異常啊?我心說,孩子年幼可能沒事,等長大後如果生育能力受到影響,那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我是建議多用尿布,少用紙尿褲。尤其是小男孩兒。尿布材質也最好選豆沙布,透氣性能好,稍微圍一下就可以了。其實,小男孩兒的護理沒有父母想象得那麼麻煩,因為小男孩兒撒尿有個顯著的標誌——小雞雞會挺起來。家長一看到小雞雞挺起來了,就可以抱起來把尿。小女孩兒也最好不用紙尿褲,小女孩兒更要幹淨衛生,用清清爽爽的棉布就可以,還環保。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快,父母如果確實沒時間,可以采取折中的辦法,白天用尿布,晚上戴紙尿褲,總之就是能不用就不用,將損害降到最低。

用紙尿褲還要注意一點,先把小屁屁洗淨、擦幹以後再戴。早上起床後,立刻取下紙尿褲,而後再清洗一遍小屁屁,這樣不僅小孩子感覺舒服,還可以預防尿布疹。

如果早日停用尿布或紙尿褲,將有助於培養孩子自覺排便的生活習慣。因為在缺乏防護的狀態下,尿床以後孩子會感覺潮濕難受,小孩子很聰明,幾次反複之後,再想尿時他們就會有緊張感,這樣一來,孩子膀胱的儲尿功能得到了鍛煉。經曆過的家長可能有這樣的體會,經過鍛煉,小孩兒想尿或想便便了會“吭吭吭”地叫,好像在召喚父母,“我要尿尿(便便)了,快來!”那這自覺排便的習慣就算是養成了。而如果小孩兒一直使用紙尿褲,想尿就尿,就養不成自控能力,從而形成習慣性尿床。

三嬰兒調教——快樂伴隨成長

遵循生命節律,和小孩兒一起成長

養育兒童不可以拔苗助長,一切應遵循兒童生長規律。現在有些家長要麼急於讓小孩兒走路,而忽略了爬行對孩子的好處;要麼給孩子打生長激素等。這些都是愚蠢的行為,一定要謹慎。老話說:有苗不愁長。我們千萬不要拔苗助長。

對於嬰幼兒的生命節律,古人說:“小兒滿月內不見生人及非常之物,因為目瞳子未成。百日任脈生,能反複。半歲尻骨成,學坐。二百天外掌骨成,教兒匍匐。三百天,髕骨成,教兒立。周歲,膝骨成,教兒步行。一二歲時,憨嘻跳躍是其本性,拘坐則傷脊骨,尤損天柱。如若蒙師,五體皆病。”下麵我們具體講解。

滿月前不見生人

民俗裏將嬰兒出生足一個月稱為“滿月”。關於滿月,民間有很多講究。一般家裏都會擺滿月酒,以慶祝添丁之喜,並祈盼孩子健康長壽。

古人對滿月還有一個說法,即小孩兒滿月後才能出來見人,在月子裏時不要見生人和非常之物。因為不足一個月時,小孩子“目瞳子未成”,瞳孔還沒發育好,加上“囟門”未合,魂未定,如果讓他看到不熟悉的東西,容易受到驚嚇。民間還認為小孩子的眼睛特別幹淨,任何一點汙穢的東西,小孩子一眼就能辨別出來。

我們國家一些地區有這樣的習俗,老人與小孩兒第一次見麵時,一定要給小孩兒錢,這有點像“封口費”。什麼意思呢?民俗學裏有個老理,如果小孩兒一看見某個人就哭,說明這個人的壽命不長;而老人對壽命最敏感,因此老人最擔心小孩兒見他麵時哭,所以老人給小孩兒錢,是為了求長壽,就好比告訴小孩兒說:“我給你錢啊,這個秘密你先藏著別說出來啊!”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春節時老人給小孩兒的壓歲錢,雖然美其名曰是小孩兒壓歲,但其實壓的是老人自己的歲。這其間寄托著一個很美好的願望,那就是老人希望自己更加長壽,可以享受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

一百天時能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