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大考需要良好的心態孩子成功大考具備的三種心態(2)(3 / 3)

對於孩子的學習,我認為父母不必要幹涉太多。所謂大處著眼,小處放手。隻有適當的放手,才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信任,從而更加自覺的學習。因為孩子會有逆反心理,因此強迫的父母有時帶出了缺乏自覺努力的孩子,放手的父母反而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作為父親同時也是一名教師,我很明白兒子的實力,於是我每次都會對兒子說,你是十分優秀的,你有紮實的基礎,我們相信你一定能夠成功。這樣的談話,讓孩子對自己充滿自信。同時,他也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信任,這種信任化成一股溫柔的動力,不斷的鞭策他前行。

父母的信任,能使孩子實現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從而能夠讓孩子自信的麵對生活中的壓力。然而,要做到全麵信任孩子卻是十分不易的。劉磊的母親講了這樣一個小插曲:

那是孩子高考前夕,劉磊向我們提出要自己騎車去參加考試。一開始,我和他爸爸都不同意。從我們家去他參加高考的考場騎車至少有一個小時的路程,路上隻要出了一點意外,一年以來的心血都有可能付之東流。但是我們又想想,還是應該相信孩子,這種時候拒絕他的要求,會影響到他的情緒,所以我們就答應了他。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戲劇性的場景:他爸爸騎著摩托車,悄悄地跟在兒子後麵,擔心兒子出意外;而兒子經過一年的重新準備,一心隻想著高考,一點都沒有察覺到後麵跟著的“尾巴”!當兒子走出考場的時候,父親又悄悄地在兒子的後麵踏入自己的小院。

我們很相信兒子,知道他一定能夠順利的度過高考。作為父母因為擔心,還是無法控製。有時候也會忍不住地為他擔心,但是千萬不要因為擔心就不放手,這樣以擔心的名義束縛住孩子,對他們反而更加的不好。

哪個父母不關心自己的兒女?為兒女擔心,是天性使然。但是正如劉磊的母親金女士所說的,家長以擔心的名義束縛住孩子,對孩子反而更加的不好。有教育學家研究表明,父母的信任能夠幫助孩子改掉一些諸如說謊之類的壞毛病,還能夠幫助孩子成功。

高考狀元曲楠的母親說:我想其實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就是一個引導的過程,至於方向、行動方式都應該有孩子自己來決定,當然我並不拒絕與他討論。母親要對孩子予以足夠的信任,隻要孩子沒有大的方向上的錯誤,就多給孩子一些自由,不要把他管得太緊。

楊哲的母親說:我一直很信任孩子,他自己也比較懂事,在學習方麵,知道什麼時候該盡全力去努力,關鍵時候放得下包袱吧。我覺得可能他當時心態調整得比較好。我認為隻有在一個良好的心態下,才能有利於孩子發揮出平時所有的潛能,才能保持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

張群的母親說:母愛,說到底,是一種本能的愛,就像母雞愛小雞一樣。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思想。我給孩子的愛是“信任”,信任孩子能夠自己處理大多數事情,信任孩子能夠找到自己奮鬥的方向,信任孩子能夠為自己規劃一個很好的發展計劃。

張利的母親說:父母隻有信任孩子,才能讓孩子保持一個很好的心態。一般來說,我們很信任孩子,都是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盡量讓他自己去選擇夢想的路。隻要孩子生活的快樂,我們就很高興了。孩子能有幸在清華大學讀書,我們做的事就是時刻鼓勵他好好學習。孩子畢業後選擇了繼續深造,雖然家裏經濟條件不太好,我們仍然尊重他的選擇,信任他支持他。不管以後他從事什麼工作,我們都希望他在自己從事的工作領域中積極上進,依舊信任他,給他最溫暖的家庭支持,做他最安全的避風港。

楊哲的父親對於孩子的學習,也給予了高度信任,他說:我自己的文化程度不太高,所以剛上學的時候也沒什麼要求,隻希望他能努力加油就可以了。其實心裏還是一直挺關注他成績的,不過嘴上不能這麼說,他平時學習壓力就不小了,我們不能再給他增加壓力,而是相信他自己一定能學好。

從教育效果看,信任是一種帶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信任可使子女感到他們與父母處於平等的地位,從而對父母更加尊重、敬愛,更加樂意親近、服從,更能向父母敞開心扉,傾吐心聲。這既增進了父母對子女內心世界的了解。又使父母教育子女更能有的放矢,獲得更好的效果。反之,若父母對孩子持不信任或不夠信任的態度,就無法了解孩子的願望和要求,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會因此而受到傷害,他們對父母的信賴也勢必減弱。這樣,家庭教育的效果也會相應減弱。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給予孩子高度的信任。

梅朝耀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