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朝耀點評
有這樣一個故事,告訴我們意誌力對成功的重要性。
從前,有人問一位智者:“怎樣才能成功呢?”智者笑笑,遞給他一顆花生:“用力捏捏它。”那人用力一捏,花生殼碎了,保留下花生仁。“那你搓搓它。”智者說。那人又照著做了,紅色的皮被搓掉了,隻留下白白的果實。“再用手捏它。”智者說。那人用力捏著,沒能將它毀壞。
“雖然屢遭挫折,卻擁有一顆堅強意誌的心,這就能成功。”智者最後總結說。
現在孩子的意誌力總體狀況令人擔憂,孩子意誌薄弱、不能吃苦,一遇到不良環境、困難、挫折便表現出軟弱、不知所措、依賴性太強的毛病。孩子缺乏意誌力的原因,固然與一些孩子嬌弱的性格有關,但更主要的是家庭教育的失誤造成的。對獨生子女生活方麵的溺愛和遷就,對孩子的要求不分好壞、有求必應、百依百順,惟恐孩子吃一點苦,勢必助長他們的任性和怕苦,從而滋長了孩子的依賴心理。
人的性格由意誌、態度、情緒、理智四個方麵構成,它們相輔相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其中,意誌起著特殊重要的作用,它能調控態度和情緒,促進和保證理智的充分發揮。所以,培養孩子的意誌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
林肯之所以從一個貧窮的農家孩子,到成功地當選為一名美國總統,是因為他具有頑強的意誌力。林肯還是一名學生的時候,就下決心要成為全美有影響的公眾人物。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每天堅持演講練習,經常要步行七八裏路去參加辯論俱樂部的活動。他認為,這種訓練可以使他獲得寶貴的實踐經驗。他找到校長蒙特·格雷歐姆,向他請教有關學習語法的建議。格雷歐姆先生告訴他說,如果你想站在公眾麵前講話並能贏得公眾認同的話,你必須從學習語法開始。而附近隻有一個地方可以學習語法,步行要2個小時左右……還沒等格雷歐姆先生把話說完,林肯就立刻轉身向那兒走去,借回了為數不多的科克漢姆語法書。在夜晚降臨之前,他就沉浸在這本書之中了。從那時候起,一連幾個星期他把所有的休息時間都用在這本書上。他經常叫他的朋友格瑞尼幫他看著書,然後自己背誦書的內容。當他碰到疑難問題時,就向格雷歐姆先生請教。正是通過這種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讓他日後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美國總統。
孩子的意誌力多數不是天生的,主要還需要後天的培養。從小培養孩子做事的能力,讓他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是磨煉意誌的好辦法。我國體育名將周曉蘭,上學時常常因為看電影而耽誤功課,後來在父親的幫助下,她努力克製電影對自己的誘惑,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她戰勝了自己,養成了很強的意誌力,所以後來在球場上能吃得了苦,流得了汗。
培養孩子的意誌力,家長要隨著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從小到大,從易到難,從低到高來磨煉孩子,讓孩子逐步接受困難的挑戰,變得堅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