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爺爺去世的早,奶奶在我出生前就臥病在床,平時爸爸工作忙,所以,照顧奶奶的重擔自然而然地落在媽媽身上。從我記事起,媽媽常常是做兩樣飯菜,一樣是生病的奶奶吃的飯,因她的病要忌口,所以她的飯做起來很麻煩。媽媽做好後,就端到奶奶麵前,一勺一勺地喂奶奶吃。另一樣是我們吃的。每天媽媽收拾完家務後,還要抽出時間來推著奶奶到外麵散散步,回來後陪奶奶說一會話,等奶奶睡後她才回到桌前,伏桌備課讀書,那時,我望著媽媽孤零零看書寫字的背影,心裏想,媽媽多累啊。
早上媽媽起得特別早,準備一家人的早餐,重複著昨天晚上的家務工作。奶奶臥床15年,媽媽十幾年如一日地照顧著她,從來沒有說過一句怨言。有時,奶奶心煩,衝媽媽大發脾氣,還把碗摔在地上,每當這時,媽媽總是笑著撿起碎片,對奶奶說:“媽,我再給你做碗你愛吃的小米粥吧。醫生說過,你的食物盡量要搭配得適當,這樣才有營養。”
有一次,大概是我上初三吧,那段時間因忙於中考,媽媽不讓我再插手家務,於是,她既要工作又要顧家,那些天,我看到媽媽明顯地瘦了。可她仍然精神很好地笑著和奶奶說話,講些開心的笑話逗奶奶樂。
我上高一時,奶奶去世,媽媽哭得淚人一般。她對我說:“你奶奶中年時你爺爺去世,她一個人把你姑姑和你爸爸拉扯大,不容易啊,一輩子沒享過福,隻要她高興,我寧可天天陪著她,隻要她心安,我寧可天天讓她罵……”聽了媽媽的話,我的眼淚嘩地流了下來。
十年來,媽媽因為工作兢業,人品好,她不但得到學校的獎勵,居委會還給我們發了“五好家庭”的獎杯。
這就是我的媽媽,一個孝順老人的知識女性。我常常想,我一定要學媽媽那樣,做一個具有美德和愛心的人。我愛我的媽媽!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同時也是個體成長的重要環境之一。父母對老人的養育態度,往往都存在於父母自身的素養、家庭關係與父母對待孩子的行為態度上。所以說孩子的行為和對待事物的態度,和父母養育老人的態度有著很大的關聯。
梁浩然的中學老師在提到自己的得意弟子時說:梁浩然是一個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孩子。她不但成績好,人品也極佳,比如平時總是熱心地幫助成績差的學生補習功課;在為災區孩子捐款時,她捐得最多,而這些錢,有的是她得的獎學金,有的是她的稿費,有的是父母給的零用錢,她平時都舍不得花,很少像其他同學那樣買零食吃。但是,在捐款時,她卻表現得很大方。同學們稱她是“小慈善家”。在校園裏,她要是看到有高年級的同學欺負低年級的同學時,她都要出麵解勸;在班裏,梁浩然是一個男女生都喜歡的人,老師每次排座次,班裏的同學都爭著與她同桌,不僅僅是因為她成績好希望她能教他們,更多的同學願意受她影響和感染,好讓自己也具備她身上的好習慣。除此之外,梁浩然還是各科老師的助手,有很多難題,同學都是先問她,她實在解答不了的題,再去問老師的。
對於一個不到20歲的女孩來說,梁浩然身上具備了太多的優點,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品學兼優的女生。而這些美德,都是她從父母身上學來的。梁浩然的父親是一位成功的創業者,同時也是一位成功的父親。在談到父親對自己的教育時,梁浩然說:
我爸爸曾被評為市標兵、“優秀企業家”等等稱號,有許多人,都知道爸爸的名字。親戚朋友們說我爸爸很有錢,但我眼裏的爸爸,卻是穿著普通、和藹可親、極具同情心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記得有一次,爸爸帶我參加他朋友公司的開業典禮,席間有個客人叫著我爸的名字問我,“你知道哪一位是他嗎?”我指著與人談笑的爸爸對他說了。他不相信似的說:“你有沒有搞錯,一個公司老總,一個在市裏有名的企業家,穿這樣的衣服?”說完不再理我。我不知道那個人是否找到了我爸爸,那一天我感到非常快樂,為我有一位樸素的企業家爸爸而感到驕傲。
更讓我佩服的是爸爸高尚的人品,他們公司每年都要向慈善機構捐數目很大的款子,爸爸還資助著貧困山區的兩位孩子……爸爸讓我保證,不要向熟人朋友提起他資助山區孩子的事情。當然,爸爸做的好事還不止這些,在這裏,我就不一一細說了。爸爸喜歡做無名英雄。
多年來,爸爸一直用他高尚的人品影響著我,激勵著我,我為有這樣的爸爸而感到由衷的高興。
難怪梁浩然有著那麼好的性格,原來是在這種氛圍中熏陶出來的。在家庭中父母的自身行為,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和行為等方麵,隻要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便會像“錄像機”那樣,將一言一行完全拷貝下來,存檔處理,並在適當時機表達出來。
要想讓自己的孩子提高成績,父母就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因為性格好的孩子,更願意接受嚴格教育,也更樂於學習。書上說,孩子的性格要麼遺傳自父親、要麼遺傳自母親,這是很片麵的,實際上孩子的性格主要還是通過小時候一點一滴地從父母那兒學來的。在這段時期,孩子相處最多、接受最多信息的,是來自於父母的言行。要想有一個性格健全、心態積極的好孩子,家長需要先好好仔細審視一下自己,在生活當中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