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以愛和真實來根治孩子說謊(1)(2 / 2)

孩子撒謊的背後必有其因

“約翰,我為範妮的事頭痛不已。你知道嗎,這孩子經常說假話。”“就說謊言吧,醜陋的事就該有醜陋的稱謂。是什麼樣的謊言呢?是什麼誘使她說謊呢?”約翰看上去並不吃驚。也許他了解的比我所想象的更多。“正是這個問題!她說假……謊言根本沒有理由,那麼地不合情理,我都不知道該怎樣信任她。”“不合情理?你的意思是她的話前後不一致?謊言都是這樣的。你聽過這樣的諺語嗎——‘說謊者應該有好的記憶力’?”“不要叫孩子為說謊者,約翰,我相信她更應該得到的是同情,而不是責備。我的意思是說,在她所說的話中你簡直找不到任何的意義。”我給我丈夫講了一些例子,正像上文我所提到過的例子一樣。“非常特別!在那個關於雨果和墨水瓶的故事裏,暗示了她心存惡意,而在那個有關果醬的故事裏,則暗示了她的怯懦膽小。至於其餘的,它們就是單純地編造了,沒有任何意義,正如你所說的那樣。”“我認為她完全沒有惡意。

我本來準備去糾正她,告訴她給雨果編那樣的假話是不對的,但是你知道她對她哥哥多麼好,她說那話的時候滿臉無辜。我確信她絕沒有半點要傷害他的意思。”“可是你同樣也確信她說謊是為了掩蓋錯誤,這是出於怯懦嗎?”“不,我發現她不止一次地編造謊話,你知道她是一個多麼緊張的孩子嗎?有一次,就在幾天前,我發現一個蘭色的茶杯掉在了地毯上,把兒沒了,不知被誰藏在了家具後麵。範妮正巧在這個時候走了進來,於是我問她是否知道是誰打破了杯子。”“‘我不知道,媽媽。但我想是瑪麗吧,在她打掃地毯時打破的,真的,我保證我剛才聽到嘩啦一聲響呢。’”“但是範妮卻不能看著我的眼睛,她有一種恐懼,擔心我以為是她打破的。”“但是,通常來講,你並沒有留意那些征兆?”“通常,範妮在講假話的時候是用一種平靜、輕鬆的口氣,有一種無辜者的膽量。即使在她被發現說謊的時候,她知道了自己在說謊,她看上去也是那樣地手足無措,而不是確信自己真犯了錯誤。”“我希望你忘卻你整個的愚蠢而且有害的表達,這樣說隻會將罪惡不當作一回 事。直麵現實。謊言會將快樂掃得無影無蹤,麵對假話,你隻是微笑,故意裝作不知道。但是,謊言——嗯,它使人的靈魂遠離了人原本的正直。謊言可以承擔這樣的罪名,我們應為此感到罪惡。”“正是這樣,我不能忍受這樣一個惡劣的名稱用到我們孩子的錯誤上。

因為我開始想是不是範妮這樣做完全是無意識的——至少並不知道她說的話遠離了事實。我不時地有一種可怕的念頭,她的缺陷是心智上的,而不是道德上的。也就是說她對於真和假並沒有清晰的概念,而我們則有幸擁有關於真和假的概念。”“啊呀!”約翰叫道,但是他的驚訝是假裝出來的。我現在能看得出來他早就知道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了,卻一直保持沉默,因為他沒什麼好說的。在他心裏,他和我的意見是一致的。孩子的缺陷起因於心智上的缺陷,心智缺陷隻會以這種方式表現出來。但我們怎麼敢展望未來呢?現在我明白為什麼約翰要急於用道德上最惡劣的名目來指稱那個錯誤了。他希望將我們從對罪惡的猜疑中解救出來——因為那會更加難以治療罪惡。我們茫然地看著彼此,他試圖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解決困難,但他的努力失敗了。

撒謊是出於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