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學位類型統計。將學位論文按學位類型進行歸類,發現類型十分廣泛,在文學、醫療衛生、教育、法律等多學科領域都有所涉及。取發文多於2篇的學位類型進行排名。
注:①國外哲學博士(Ph.D)和國內的含義不同,國外任何學科博士隻要是偏重理論研究方法的,均可以被授予Ph.D。②標*的D.H.A、D.N.P為鳳凰城大學、亞利桑那大學、西維吉尼亞大學的醫療衛生管理博士學位,M.H.I為戴爾豪西大學授予的醫療衛生管理碩士學位。
在所有學位類型中,博士學位論文107篇,占總量的57.8%,其中以哲學博士為主。碩士學位論文68篇,其中以理學碩士為主,文學碩士排第二。可見碩士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既有理科碩士基於信息技術的研究,如Wu,Ruoyu《在雲計算中電子醫療文件的安全共享》,又有文學碩士的理論性研究如Nanouris《在泛加拿大電子醫療文件係統實施過程中的道德和倫理問題》。
2.5 導師情況統計。將學位論文按導師進行歸類,著錄“導師”一項的共162篇,導師177位,平均每篇有1.1位導師指導,有兩篇由3位導師指導。這一現象不同於國內一篇學位論文隻有一個指導老師,學術的團隊合作精神值得借鑒。本文將指導2篇以上的導師進行排名。
8位導師構成了核心導師群,他們所屬的機構如亞利桑那大學等同時也是發文量靠前的機構,再次印證了這些大學在該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3 學位論文主題分析
PQDT為每篇論文提供了若幹主題詞來表示該論文的主要內容。本文按十年間隔將所有主題詞分成三個時間段,分別統計出高頻詞。
高頻詞展現了電子文件的研究熱點。其中,每個時期都出現的如“計算機科學”、“電子健康文件”等主題詞自始至終都是研究的重點。電子文件是由計算機生成和處理的,與其有天然聯係,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信息科學成為熱點不足為奇。學者對電子健康文件的研究熱情持續不減,在2000年後一直居於首位。加拿大2001年推出研發覆蓋全國人口的電子健康檔案解決方案“藍圖”,美國在2004年眾議院的年度國情谘文中提出在十年內確保絕大部分美國人擁有個人的健康檔案[7]。這些措施極大地促進了美加電子健康文件研究的進展。
國外電子文件的研究逐漸從基本理論過渡到管理和應用,並在最近幾年突破原有研究熱點,滲透到教育、公共政策、工業工程、生物信息學等新領域,體現了電子文件研究跨學科特點和學科交叉趨勢。
4 研究方法
方法是完成研究工作的工具或手段,對學位論文的質量有決定性的作用。本文通過對論文文摘進行閱讀,初步得到了論文的研究方法,包括實驗設計法、調查研究法(問卷調查、訪談、隨機抽樣)、曆史研究法(傳記、文獻法)、模型方法和案例分析法。大多數論文采用調查研究的方法,較少有論文采用曆史研究法進行純理論研究。有關電子健康文件的論文中,定量研究方法占了很大比重,如Hines的《定量探析病人的健康狀況與個人電子健康文件的關係》[8]一文,測量了北富爾頓地區病人的健康狀況和使用電子健康文件的關係,通過詳細、準確的數據分析,得出了使用電子健康文件確實有助於提高病人的滿意度和身體狀況的結論。這一結論相比於純理論研究更加客觀。
5 結束語
通過上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學位論文國家分布集中化,中外差距較大。學位論文數量逐呈年上升趨勢,但主要集中在美國和加拿大,我國被PQDT收錄的高質量論文數量較少。我國應借鑒美加兩國國家層麵的電子文件管理戰略,通過典型項目推進等措施,使電子文件研究獲得更多國內學者的關注,提升研究水平和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