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電子文件專題學位論文分析
海外采風
作者:薛辰
摘 要:通過國外博、碩士論文數據庫PQDT對電子文件專題學位論文進行檢索,分別按論文年度、國別、授予機構、學位類型、導師等進行統計分析,總結了國外電子文件學位論文的研究曆史與現狀,以期對國內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電子文件;學位論文;定量分析;PQDT
1 引言
學位論文已逐漸成為與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專利說明書等同樣重要的文獻信息源[1]。博碩士論文因其新穎、獨創、係統等特性,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本文利用美國UMI公司博碩士論文文摘庫——PQDT(ProQuest Dissertations&Theses),統計了1992年~2012年國外電子文件專題博碩士論文。選擇“標題”為檢索途徑,在該數據庫的BASIC SEARCH中輸入檢索式ti(electronic) AND ti((records OR record OR archive OR archives))進行檢索,刪除不相關的結果後得到樣本文獻185篇。
2 學位論文載文分析
2.1 年度統計。將學位論文按年度進行歸類。
最早的學位論文是Cox的《檔案人員、電子文件和現代信息時代:對美國檔案機構和檔案教育的重新審視,尤其關注國有檔案和國家檔案人員》[2]。該文作者希望通過審視檔案機構的設置和形式以及檔案基礎教育,挖掘出電子文件管理和保存係統遲遲未被開發的原因。國外電子文件學位論文研究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萌芽期(1992年~2004年)。該時期年發文量均在6篇以下。學位論文研究之所以在上世紀90年代初才開始萌芽,是因為直到這一時期“電子文件”的稱謂才開始取代之前的“機讀檔案”。這種取代並非一種簡單的稱謂改變,電子文件帶給檔案理論與實踐的影響比機讀文件更加全麵和深刻[3]。這一時期的研究還不成係統,研究主要集中在電子文件的概念、真實性、可靠性等基礎理論層麵。第二階段是快速發展期(2005年~2009年)。這一時期不僅論文數量明顯增長,而且論文的研究範圍從理論向應用層麵深入,如Shi K的《電子政務環境下的電子文件和歸檔管理》[4]。該文介紹了電子文件在電子政務係統中的生成、捕獲與保存,討論了電子文件管理係統的數據交換問題。第三階段是穩步發展期(2010年至今)。這一時期年均發文量均在20篇以上,實踐研究成果顯著,尤其在電子醫療文件方麵。如Belcher K L I的《關於在家庭醫療保健中實施電子醫療文件是否具有經濟價值的定量研究》[5],通過對三個家庭保健機構的調查,從三個經濟指標的角度探討了電子醫療文件的經濟價值。
2.2 國別統計。將學位論文按國別進行歸類,其中,美國142篇,加拿大26篇,中國和英國分別為16篇和1篇。學位論文呈高度集中,涉及的國家數量很少。毋庸置疑,美加兩國是電子文件研究的核心地區,這與美加實施電子文件管理國家戰略密切相關。2002年,美國白宮管理與預算辦公室啟動了“電子政府的電子文件管理動議”。2005年,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製定了“聯邦機構文件管理框架”,將文件管理與業務管理集成。加拿大通過建立國家圖書與檔案館,將電子文件與其他電子信息一同納入數字文化遺產管理體係,並開展“可信數字倉儲”等典型項目[6]。國家層麵戰略項目的推進,促使越來越多美加學者投入電子文件研究領域,從而在論文數量上表現出領先優勢。
2.3 授予學位的機構統計。將學位論文按授予學位機構進行歸類,共涉及103個機構。對發文3篇以上的機構進行排名。
在這15個機構中,美國占有10個,再次印證其研究的領先地位。發文量第一的是美國凱佩拉大學,它開設專業主要為信息技術、護士教育、健康護理管理,因此,所發學位論文多和電子健康文件相關。武漢大學被PQDT收錄了6篇學位論文,顯示了武大檔案學專業的科研實力。這6篇論文涉及多個方麵,既有偏向技術的,如《基於XML語言的電子醫療文件研究》,也有純理論的研究,如《電子文件管理中版權和個人隱私法律保護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