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學後,由於受到當時“少年作家”風潮的影響,我更加瘋狂地愛上了文學。我省下每天吃晚飯的錢來買書,幾乎每隔一天就要往書攤上跑。那時學校每天一頓晚飯的價格大概為四元錢,走讀生可吃可不吃。而我每天不吃晚飯,卻照樣向家裏要夥食費。不吃晚飯餓著肚子省下的錢都拿去買書了,這種情況從初二開始一直持續到高中畢業。坤仔,你想想看,一個中學生持續四、五年的時間省下所有的夥食費、零花錢去買書,可見他對文學是多麼的熱愛!由於經常買書,書攤老板與我漸漸熟悉,每次見到我總是笑臉相迎,賣給我的書價格也大大優惠。到初中三年級的時候,我已經看完了書攤上幾乎全部的文學名著。當然,說“全部”也隻是指這個書攤上的書而已,而這個書攤上的文學名著也頂多幾十種,根本滿足不了我的需求。
由於書讀得多了,肚子裏也漸漸有了點“貨”,對某些事物也漸漸有了自己的看法與認識,有時還不自量力的試著塗鴉幾篇。在剛上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要求寫周記。我是最討厭寫周記的,老師說是鍛煉我們的文筆,可我卻看到許多同學都是胡亂地從作文選上抄一篇敷衍了事。我不想寫周記,也不想敷衍了事。於是把以前寫的幾篇自以為還行的散文認真的謄到周記本上充當周記。不料語文老師在看了我的散文後大為驚訝,特地在批改文章的同時把我叫到麵前,驚訝的問我:“李將,這是你寫的文章嗎?”我回答是的。他不信,又問我有沒有抄襲。我說我從不抄襲。他聽後放下了心,並連聲誇讚我文章寫得非常棒,文筆嫻熟,語言優美,並且發出了不像我這樣年齡的人發出的感慨。他還問我平時喜歡看哪些作家的書,喜歡看哪些類型的文章。他鼓勵我再接再厲,寫出更好的文章,還堅信我將來會有大出息。我聽後心裏美滋滋的,並且下定決心,一定要寫出更好的文章來。當時他還把我的文章在課堂上作為範文讀了出來,揄揚之意,不可掩也。
可是另一個情況又出現了。由於我對文學的熱愛,導致我學習嚴重偏科。到初三的時候,除語文外,其它如數學、英語、化學、物理等科目幾乎門門不及格,甚至連語文成績也隻是將就及格,因為語文試卷上的題目都讓我反感,很八股的。特別是閱讀理解,更讓我頭痛不已。(沒想到的是,後來我發表的一篇文章竟然被某小學作為試卷上的短文訓練讓小學生們考試了,真讓人哭笑不得。)按理說,作文該不那麼棘手了,畢竟寫文章是我的強項啊!可是我得實話告訴你,我這輩子最熱愛的是寫文章,最討厭的就是寫作文了。這裏的作文就是指考場作文。我寫文章喜歡自由發揮,主題不限、字數不限、體裁不限、地點不限、時間不限,靈感來時即下筆,想什麼時候寫就什麼時候寫。我最討厭寫文章時還要別人規定主題、規定體裁、規定字數,規定地點、規定時間……寫這種考場作文,時間長了,人的才氣都要被消磨掉,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曾經高考作文得滿分的人卻成不了作家的原因。所以我寫作文基本都是在敷衍。學生中流行一句話叫:作文作文,不吹不成文。有的同學一遇到作文就找本作文選來抄,天下文章一大抄,抄來抄去都不知道誰是誰的了。雖然我不喜歡寫作文,可是我從來不抄作文。我往往是下筆就寫,倚馬千言,離題千裏,胡亂編個故事,等到字數差不多的時候,我就讓故事自動結束。顯而易見,這樣的作文是得不到高分的。所以說,哥哥的學習科目不僅僅是嚴重偏科,簡直可以說是“全軍覆沒”了。
當時我的班主任把我媽媽喊去,指著成績單上的成績,胸有成竹、信誓旦旦地對我媽媽說我肯定考不上高中,勸她讓我上本校創辦的職中(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凡是本校畢業班中有願意去本校職中的,相應的班主任都有回扣,一個學生伍佰元,多多益善!)我媽媽也問我願不願意上職中。我知道我媽媽對我在學習上已經不抱任何指望了,想到這裏,我流著淚水對媽媽說不願意。說實話,當時我也很傷心,我熱愛文學,因此耽誤了學習,荒廢了學業,這些我都不後悔,都是心甘情願的。我傷心的是連累了我的父母,讓他們傷心,讓他們難過,而這些則都不是我願意看到的。我媽媽知道我因酷愛文學而影響了學習,她曾多次難過的求我不要再癡迷於文學了,讓我好好學習,文學夢可以等到工作穩定以後再去追求。可是她不懂我,一旦我愛上了文學,我就不能再離開它,我已經深深地迷戀上它了,和它融為一體了。在文學與學習的兩難中,我倍感煎熬。我熱愛文學,可現實生活卻逼得我去學習。所以整個中學生時代我都很痛苦,有很多次我都想到了自殺。不要覺得我在危言聳聽,你讀過我的小說《幸福的淚水》吧,小說的結尾主人公因學習而痛苦的吞安眠藥自殺了。不要以為那隻是小說,小說中主人公當時的心理活動就是我的想自殺時的心理活動。有多少次我真的想到了輕生,隻是鼓不起勇氣而已。
按我當時的學習成績來說,考高中應該說是很危險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的。可出人意料的是,我不僅考上了,而且還高出本校高中錄取分數線一百多分!這裏我不得不說一下我參加中考的情況。我在參加中考時,懷著一顆平常心,沒有絲毫緊張感。我覺得,我隻要認認真真地考,把自己應有的水平都發揮出來,能考多少是多少。懷著這樣的心態,我竟然能超常發揮,考出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中考結束後,我既有一種輕鬆感,又有一種失落感。我想以前幾個月暗無天日、夜以繼日的複習隻為了這幾天的考試,值得嗎?也許有人覺得值得,可在我看來卻沒有什麼意義。如果讓我選,我情願痛痛快快的看幾個月的書,而放棄這場考試。可是我情願也沒有用,我的家人是不會同意的。我有一篇散文《畢業生》,就是寫當時那種複雜的感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