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慢病夏煉(1 / 1)

慢病夏煉

自助醫

作者:木槿

慢病患者夏季鍛煉注意事項

糖尿病患者 許多糖尿病患者喜歡出門活動筋骨,如郊遊、遊泳等。這樣不僅可以增強體質、降低體重、增添生活樂趣,還可以增強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下降。但是,鍛煉的方式及運動量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並持之以恒。可每天鍛煉1~3次,每次15~30分鍾,不要過分勞累,鍛煉方式以廣播操、打球、散步、跑步等為宜。並要求膳食、運動與藥物之間協調,三者均做到定時定量,以避免在旅遊或鍛煉時出現低血糖症狀。糖尿病患者外出時應隨身攜帶一些水果糖、餅幹、饅頭、麵包等,以便及時改善可能發生的低血糖症狀。

腎病患者 腎病患者在夏季運動時,切記防暑降溫,不能讓自己出太多的汗。因為大量出汗會造成體內過多的水、鈉和其他電解質流失,而通常平衡身體電解質水平的工作是由腎髒來完成的,所以大量出汗會增加本已衰弱的腎髒的負擔。另外,在體育鍛煉中大量出汗,也會使口渴的患者大量喝水,勢必會增加腎髒的負擔。慢性腎病患者由於腎功能不健全,如果大量出汗可能導致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當腎病患者的腎小球過濾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對水的攝入和丟失的適應能力很差,可能引起水在體內瀦留,也易引起失水狀態。

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患者夏季鍛煉宜在較涼爽時進行,切忌在烈日下鍛煉。在雷雨到來之前的濕熱天氣裏,應注意適當休息或保持安靜狀態。在室外活動或勞動時應戴遮陽帽並備足飲用水,防止因血管擴張、血容量不足而造成冠狀動脈供血減少、心肌缺血而誘發心絞痛。有心絞痛發作史的患者可預防性用藥,如服心得安、消心痛、丹參片等。外出時應隨身攜帶硝酸甘油或亞硝酸異戊酯等抗心絞痛藥物。

夏季健身有講究

循序漸進最重要。長期不運動,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都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肌肉和韌帶也都比較僵硬。在這樣一個“低潮期”開始運動,健身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喚醒我們的身體,恢複人體的機能,不宜太早追求運動量。此外,運動風險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群,可能存在著一些隱匿性的心血管風險,運動量的突然加大很容易誘發一些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因此中老年人群,特別是一些慢性病的患者在運動前最好谘詢下醫生或者健身教練,科學、適度地進行夏季健身。

稍稍出汗剛剛好。大多數人認為:運動過程中出汗越多,運動效果越好。其實不然,我們還必須充分考慮到季節的因素。在氣溫適宜的情況下,出汗絕對有很好的健身效果。因此,稍稍出汗就剛剛好。

運動時間有講究。從氣候的角度來說,清晨氣溫一般很低,並不適宜進行鍛煉。有研究表明,下午14點之後人體的各項機能才開始上升,17點至19點之間達到最佳,因此鍛煉時間建議選擇在此時比較適宜。此外,人體中血小板的含量在一天中也有一定的變化規律。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要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黏稠度降低6%。因此,晨練容易造成血液的循環不暢,甚至會誘發一些心血管意外,這一點對於中老年人以及一些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