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可圈可點的中學(1 / 2)

作品可圈可點的中學

淩鼎年

哪一年開始與中學有聯係的,我記不得了,見麵好像是2008年春天,那次中國現代文學館主辦的“中國小小說50強”作品集首發式。見到了中學我才知道,他是一位敦實的東北漢子,熱情而爽朗,樸實而智慧。

多年來,我與中學的聯係主要是通過電子郵件,並不照麵,每封信都“中學、中學”地叫,久而久之,老把他與中學(學校)聯係在一起。其實,他叫“中學”,工作並不在中學,中學僅僅是他的筆名,真名是劉忠學。

第一代小小說作家我幾乎個個認識,乃至熟識,後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一茬又一茬新人,有些讀過其作品,卻沒見過本人,但記住了姓名,記住了作品。中學在新世紀冒升的這批小小說作家中,是比較活躍的一位,也是比較有成績的一位。有600多篇作品發表,100多萬字打底,有多個獎項在身,可以有點資本笑傲江湖了。

文壇其實與江湖一樣,也是需要靠實力說話的,你有作品,有好作品,讀者就買你賬;你光說不練,幾年拿不出作品,拿不出像樣的作品,那隻好被新陳代謝掉,這是很無情的規律。

我很認真地集中讀了中學的一組作品,應該講,中學的創作還是有相當水準的,有不少好作品。

中學的作品粗分有四大係列:

1.親情、愛情、友情描摹;

2.生命、心理、道德探討;

3.揭露、諷刺、批判反腐;

4.維權,為弱勢群體說話。

譬如像《午夜電話》《洗澡》《我在等著你回來》《汽車路過相思河》《老夫老妻》就屬第一類。《午夜電話》,通篇是父女倆的對話,因為涉及了一個要輕生的女孩,也就揪緊了讀者的心。中學很懂得讀者心理學,就是不讓女孩鬆口,極力營造一種緊張氣氛,像一張弓,始終繃得緊緊的,收到了極佳的閱讀效果,而結尾又稍稍讓讀者鬆了一口氣,分寸把握得恰到好處,這是一個成熟作家對題材駕馭的技巧。《我在等著你回來》用散文筆法寫一個農村留守婦女的心理,寫得很真實,到位。望夫歸,曆來是中國文學的重要主題,這在唐詩宋詞中有比比皆是的反映,諸如“悔教夫婿覓封侯”“商人重利輕別離”等等,但中學筆下的是新時代的新題材,寫的是農民工的夫妻分居問題。在農村,男人往往是家中的頂梁柱,男人不在家,妻子上要孝敬公婆,下要照顧孩子,還要忙家務,忙農活,確實夠辛苦的。日盼夜盼,盼男人早點回來,心有所依,情有所屬,這種心理很複雜,也很正常。中學描寫得細膩,且真實,寫出了一種淒美。《汽車路過相思河》也是一篇好作品,中學很準確地拿捏著讀者的閱讀心理,巧妙地把讀者的猜想往另一條路上引,當大夥兒差不多全走岔了,他不動聲色地揭開謎底,那個被讀者誤為不講信用的王科長,骨子裏是個頗有同情心的大好人呢。小麗如果知道了王科長的苦心,一定會感激他的。《洗澡》與《老夫老妻》都是寫老年夫妻的晚年生活的,內容各異,主旨同一,都是寫夫妻情深。常言道:“少年夫妻老來伴”,如何伴?為對方洗澡是一種伴法,為了減少對方的思念,說一個善意的謊言也是一種伴法,愛情千變萬化,不變的是對另一半的愛,這就是幸福吧。

讀中學的作品,我發現他對心理學很有研究,這在他的作品中或多或少有反映。如《誘惑》中的組長就是一個深諳心理學的領導,如果不是他用子虛烏有的“兩個饅頭”鼓勵、誘惑手下,我估計他手下的胖子與瘦子不可能走出重重大山,這與沈宏的名篇《走出沙漠》有異曲同工之妙。讀這樣的作品,除了故事情節的欣賞外,還有諸多的生活啟迪,甚至引發讀者的哲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