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案例”
前不久,一個朋友邀請我和孩子到她家裏去玩兒。車快到樓下的時候,我就催促讓兒子快點兒,可兒子卻依舊專心致誌地玩自己的玩具車。我一催再催,兒子依舊不肯放下手中的玩具車。看孩子這麼固執,我就有點兒火了,孩子一直都有拖拖拉拉的毛病,大聲斥責了孩子。兒子一邊哭一邊說:“媽媽你錯怪我了,我是打算把這個玩具車帶到阿姨家裏玩兒的。上次我去阿姨家的時候,就答應了芳芳(朋友的女兒)要給她帶玩具。”原來是這樣,我為自己不分青紅皂白地冤枉孩子感到內疚。但是對孩子說“對不起”又說不出口。就在這時候,孩子說了一句:“媽媽,你應該向我道歉。如果不向我道歉,以後我犯了錯也不向你道歉。”我一下子就懵了。
請問,我該向兒子道歉嗎?道歉後會不會損害我在孩子麵前的威信呢?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來自:健康屁屁1樓
首先,這件事要是發生在我身上,我一定毫不猶豫地向孩子道歉,對孩子說一聲:“兒子,對不起,媽媽錯怪你了。”這時候孩子一定會說:“沒關係,下次別亂發脾氣就好了。”如此樓主和孩子之間才會其樂融融、關係更加親密。讓孩子開心、快樂是我們當父母應該學習的基本功課。
其次,不要覺得向孩子道歉會喪失“威信”,孩子會覺得你軟弱,導致不尊重你了。正好相反,道歉才是最正確的方法。因為我們平時教育孩子知錯能改、勇於承認錯誤。可是當我們做錯的時候,卻從來不承認。硬要孩子道歉,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想要孩子“敢於認錯”,先嚴格要求自己。
最後,你比孩子懂事,不要讓孩子教育你。當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一定要及時道歉,不能采取“拖遝、回避、視而不見”的態度。小心孩子依葫蘆畫瓢,有樣兒學樣兒。
“小事也能影響孩子心靈”來自:瑞瑞媽媽2樓
我也曾錯怪過女兒,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的時候,發現書櫥被倒騰得亂糟糟的,地上到處都是書,女兒正坐在地上翻書。我很生氣,以為是女兒幹的,對著孩子一頓訓斥。女兒十分生氣,死活不承認是她弄的。我更火氣大了,對她說:“做錯了事情,還不肯承認!”然後命令她在半小時內把書撿起來。女兒很委屈,一邊哭一邊收拾書。
半個小時後,老公從外邊風風火火地趕回來了,才知道是他翻的書,我誤會了女兒。趕緊去看女兒,當時她還在那兒收拾,但是很明顯不願意答理我。我忙說:“寶貝女兒,媽媽錯怪你了,書是你爸爸弄的。因為我進來的時候隻有你在房間,就以為是你幹的。”女兒生氣地對我說:“那你剛才為什麼不聽我解釋呢?”我一時語塞,心裏很矛盾,我需要正麵道歉嗎?道完歉我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不是不保了,以後我說的話她還會聽嗎?可是一想身為家長,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平時教育女兒要勇於認錯、改錯,可到我自己這兒,不這麼做,這不是矛盾嗎?孩子肯定會覺得不公平。
大概作了兩分鍾的思想鬥爭之後,我鼓足勇氣對孩子說:“寶貝,對不起,媽媽在不了解的情況下批評你是不對的。在你解釋的時候,我應該好好聽著,媽媽保證下次不會了。請你原諒媽媽吧!”女兒聽完後笑了。
後來孩子老師讓小朋友們講講自己的媽媽。女兒曾這麼說:“我有個好媽媽,她知道自己錯了之後,就趕緊認錯、道歉、改正。我應該向她學習。”
不要覺得事情小,有時候就是小事影響著孩子的心靈。所以樓主應該勇於向孩子認錯,不要覺得沒麵子,要知道你的認錯換來的是孩子對做錯事的正確認知。
“需要向孩子道歉的理由”來自:變色咖啡3樓
當你錯怪了孩子之後,應該向孩子道歉,理由如下:
(1)讓親子關係更密切。你向孩子道歉,孩子會想要和你做朋友,因為你成了她學習的榜樣。相反的不道歉,孩子會怨恨你。
(2)家長向孩子道歉後,孩子會感覺自己受到尊重,這有利於孩子自主人格的發展。
(3)向孩子道歉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利於獨立意識的培養。
(4)道歉,讓孩子更誠實。如果家長為了維護自己的麵子,不向孩子道歉,孩子不願意再相信家長,不敢對家長說真話。這樣下去,不但會使孩子學會推諉責任和逃避現實,而且會使孩子性格懦弱,無疑會更加傷害孩子的心靈和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