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一說就煩,大道理要不要說——他聽不懂的道理要不要編故事給他聽(2 / 2)

孩子聽了你的話,肯定會重新按規則開始遊戲的。等孩子長大一些,自然會遵守社會規則的。如果你現在直接告訴孩子“要遵紀守法”,他肯定不知道是什麼。

希望對樓主有所啟發!

“了解孩子”來自:東love容4樓

樓主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一味地以為自己是為孩子好。孩子從小到大,最煩的幾個字就是“我是為你好”。而且,在你講大道理的時候,沒有意識到孩子會聽不懂,這說明你不了解孩子。給你兩點建議:

第一,多跟孩子聊天,熟悉她的語言,知道哪些詞彙她能理解,哪些詞彙她理解不了。

第二,學會講故事。將大道理暗含在小故事中。講完以後還要和孩子討論,問孩子有什麼看法。通過討論,將大道理“灌輸”給孩子。通過對故事的掌握,孩子會有一個自己的做人做事標準。

“大道理小講”來自:永無支境5樓

對家長來說,大道理必須要講,但是講了孩子聽不懂是個大問題。其實,大道理並不是講出來的,有時候,一件小小的事情或者孩子一個小小的舉動,往往暗含著人生哲理。將大道理變成小道理,才能讓孩子聽明白,聽進去。

分享我的育兒經驗:

豆丁邀請兩個小朋友到家裏玩,我答應中午給他們做好吃的。豆丁吃飯有很多壞毛病,會向小朋友的碗裏吐食物,還會用筷子敲小朋友的腦袋。我多次提醒他要有禮貌,可他根本不把我的提醒當回事。等小朋友走後,我把豆丁叫到麵前,問他今天哪裏做得不好。豆丁仔細想了想,然後把自己的錯誤一一列出。然後含著淚花對我說:“媽媽,對不起。”

我說:“你沒有對不起媽媽,你對不起的是自己。想想以後小朋友還會願意跟你一起吃飯嗎?還願意跟你一起玩嗎?這樣你就失去了小朋友。如果你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和他們一樣乖乖吃飯,小朋友下次是不是就會願意到咱們家裏做客呢?”

豆丁聽完,想了一會兒,對自己說了一句:“豆丁對不起。”

我的意圖是想讓孩子明白,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為了父母,而是為了他自己。等孩子學習的時候,就會認識到自己不是為父母學習。老師批評孩子,也是因為愛他。

我的教育效果還是不錯的,孩子現在上小學,都是自主學習。

綜上所述,大道理雖然要講,但必須講究方法和技巧,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否則,就會得“事倍功半”之果。給樓主幾條建議:

第一,多跟孩子聊天,熟悉孩子的語言。

第二,學會講故事,將大道理暗含在故事中。

第三,大道理要小講,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