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案例”
我家兒子粒粒四歲半,在幼兒園上中班,平時在家十分外向,話也很多,但一出門,他就完全變了個樣。從不和院子裏的孩子一起玩,見到陌生人,一句話都不敢說。有小朋友欺負他,他也從不知道還手,是個十足的“老好人”。據幼兒園的老師說,孩子在幼兒園裏從不主動參與遊戲。這讓我很是擔心,為什麼孩子在家裏很活潑,很霸道,可到了外麵就內向、懦弱呢?有什麼辦法能夠解決呢?
“別太溺愛孩子”來自:陳鋒的往事1樓
我家孩子也曾出現過“在家是條龍,出門是條蟲”的現象。經過多方麵分析,我覺得之所以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孩子所處環境不同,所受到的關注程度不同。孩子在家是公主,是王子,備受關愛。可出門就成了普通人,沒有人特別關注。因為心理失衡,所以出現了“兩麵性格”,產生不安全感,變得不知所措、無所適從,進而完全喪失自信,產生自卑心理。
“孩子兩麵性是好事”來自:做事先做人2樓
樓主不要把孩子的兩麵性看成壞事,其實這種變化是好事,他的倒退和羞怯恰恰說明他長大了,不再是以前那個啥都不懂的小孩子了。如今,他的認知水平比以前更成熟了,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越來越能區分自己與別人了。
“家長有意識地引導”來自:雪花膏3樓
如果孩子出現了“雙麵性格”,家長不有意識地引導和糾正,就會使這樣的“症狀”越來越嚴重,最終影響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導致孩子交際能力越來越差。
該如何糾正呢?
首先,多帶孩子去小朋友多的地方,給孩子創造一個人際交往的環境。鼓勵孩子參與同齡人的遊戲,在遊戲過程中鍛煉孩子的溝通能力。
其次,讓孩子多接待客人。如果有機會,也要適當帶孩子參加各種聚會。畢竟孩子見的人多了,自信心也會變強,孩子在人前也就不那麼膽小了。帶孩子參加聚會時,家長要起到“榜樣”作用,主動和別人打招呼、聊天,教會孩子怎麼與人相處。多給孩子鍛煉自己的機會,不要怕麻煩,總讓孩子當籠子裏的小鳥。此外,在生活中也可以經常鍛煉,比如帶孩子逛街、鼓勵孩子問路等。
最後,常給孩子灌輸“團隊”“分享”“參與討論”等思想,告訴孩子在和別的小朋友交往中要懂禮貌、守規則。隻有充分尊重別人,你才會被尊重。隻有遵守共同的規則,生活才會井然有序。如此,其他小朋友才會樂意跟你家孩子玩。
當孩子能主動和小朋友玩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鼓勵、表揚。如此,孩子才會更自信、更主動地和小朋友交往。
“讓孩子自信起來”來自:眼淚尋找4樓
我覺得想要孩子改變兩麵性格,就得讓孩子自信、膽大起來。當他感覺自己不比別人差時,就會主動和人交往。家長要做的就是多鼓勵孩子。比如,孩子上公交車不會刷卡,隻要家長多讓孩子練習幾次,孩子會發現根本不是什麼難事。
“從根本解決問題”來自:小兒消5樓
想要孩子改變“雙麵性格”必須“刨根問底”。
就像1樓說的,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完全是因為家長的過分寵溺。因此家長必須有意識地改變教育模式,對孩子要寬嚴相濟。通過良好的交流溝通改變孩子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讓他覺得自己和家長是平等的,都是家裏的普通一員,而不是“眾星捧月”,全家人都繞著他一個人轉。唯有平等健康的家庭關係,才更有利於孩子較快地適應家庭環境向集體環境的過渡。
另外,平時多和老師配合,積極幫助孩子調適心理,才能更好地將“兩重性格”接軌融合。
對於孩子的雙麵性格,樓主不要過於擔心,因為這是孩子長大的標誌。但也不能對這種現象置之不理,要努力找到這件事的根源,讓孩子由“兩麵派”變得“表裏如一”。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不”。
(2)平時多和老師溝通,積極幫助孩子調適心理,最終將兩種不同的表現接軌融合。
(3)給孩子創造一個人際交往的環境,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