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金融支持紡織行業發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2 / 2)

2.3企業貸款利率總體上升,且銀行貸款附加條件較多

200戶企業調查顯示,貸款利率上浮的占89.86%,其中,上浮幅度超過30%的企業占52.1%。從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看,108家小微型紡織企業中59.26%的企業貸款利率上浮幅度超過30%,分別高出大型、中型企業52.9和22.53個百分點。企業反映,銀行貸款利率上升的同時,附加條件較多,增加了企業融資成本。調查顯示,200戶樣本企業利息支出在融資綜合成本中的平均占比為82.32%,其中,小微型企業僅為64.74%,反映出銀行貸款的附加成本較多。

2.4貸款審批時間延長,不利於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近年來,商業銀行信貸審批權限呈現向上集中趨勢明顯,基層金融機構信貸審批權限較小,導致貸款審批程序繁瑣,時間拉長,也加大了企業續貸的不確定性。200戶企業調查顯示,銀行續貸審批時間3天以內的有17家,3-7天的有53家,7-10天的有47家,10-15天的有34家,15-20天的有19家,20-30天的有24家,還有6家企業審批時間超過30天。由於續貸周期長,部分企業不得不通過民間高息借貸進行資金周轉,加大了融資成本和經營風險。

2.5紡織行業項目貸款審批較為困難,製約紡織企業轉型升級步伐

200戶企業調查顯示,45%的企業認為目前企業麵臨的主要困難是“產品創新及研發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品牌與知識產權”,企業轉型升級的意願較為強烈。但目前金融機構對紡織服裝行業的貸款以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為主,項目貸款審批非常嚴格。據對該省48家金融機構調查顯示,紡織服裝企業貸款中流動資金貸款占70.97%,技改及更新設備投資貸款占11.29%,新產品研發貸款僅占3.23%。

3.政策建議

3.1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銀企合作力度

加強政策指導,督促金融機構摘掉對紡織行業的“有色眼鏡”,不搞“一刀切”式的行業限製政策,對產品有市場、有競爭力、內部管理水平高但資金周轉困難的企業積極給予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紡織服裝企業產品創新、設備改造、品牌建設、並購重組等轉型升級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

3.2繼續加強對紡織企業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

金融機構要不斷探索擴大抵押品範圍,積極開展動產、收益權、知識產權、存貨質押等業務。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適當簡化貸款手續,采取續貸提前審批、設立循環貸款等方式,提高貸款審批發放效率。建立科學有效的差別化利率定價機製,按照收益覆蓋風險和成本原則進行差別化定價,既讓銀行資金獲得合理收益,又不能超過企業盈利能力。

3.3政府部門應加大對紡織服裝行業的財稅扶持力度

各級政府應加大對紡織企業技術改造的財政扶持力度,按技術改造投資總額的一定比例進行補貼;鼓勵紡織優勢骨幹企業對經營困難企業實施兼並重組;製定出台土地、稅收、基礎建設等優惠政策,大力引進或發展與紡織企業配套的上下遊企業等措施,為承接產業轉移創造條件。

3.4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

建議政府部門進一步簡化抵押擔保登記和評估、公證手續,優化服務流程,壓縮服務時限,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降低中介服務收費標準。督促金融監管部門積極落實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規範商業銀行理財、各種不合理收費等行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