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堅持明確的產業結構調整目標
根據企業內部資源的實際,特別是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需要,確定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總體要求:一是力求形成戰略清晰、主業突出的產業結構。以擴大產業規模、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質量為目標,大力發展煤、電、煤化工等以煤炭為基礎的主體產業,支持發展與煤炭相關的煤礦裝備、煤炭物流、礦業工程等關聯產業,放開搞活或退出其他產業。通過調整,基本形成主體產業突出、關聯產業緊密的產業發展格局。二是力求建立管控有效、運轉協調的母子公司體製。通過調整企業資源要素,合理配置內部資源,理順產權關係,調整產權結構,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激勵約束機製,規範公司經營行為,提高運行質量,不斷發展壯大優質子公司,構建以產權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體製,建成產權清晰、管控有力、信息順暢的管理機製。三是力求實現企業層級在三級以內,大幅度減少劣勢企業和低效參股投資。通過科學設置管理幅度和管理層次,清理現有四層級及以下企業,清理退出連續虧損、資不抵債企業,壓縮企業層級,縮短管理鏈條,提高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按照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總體要求,調整的重點工作是:第一,整合同類業務。積極探索通過所屬企業之間股權調整、兼並重組、引入增量投資等多種方式,推進整合所屬企業中的同類業務,逐步形成相對集中、高效運作的經營模式,發揮產業規模優勢。第二,推動優質資源集聚。企業的增量投資和存量資源主要集中於主體產業和關聯產業發展,適當控製新設子企業,嚴格限製非主體產業投資。對不符合企業發展戰略或難於培育成為主體產業的經營業務,通過有序退出,適當收縮業務領域,集中力量做強做大主體產業。第三,減少企業層級。要科學設置管理幅度和管理層次,壓縮企業層級,縮短管理鏈條。一般應當禁止三級企業對外實施投資。現有的四級及以下企業應當限期清理整合。第四,清理劣勢企業。對其所屬子企業中的停業企業、三年連續虧損企業、資不抵債等劣勢企業應當限期進行清理。第五,退出低效參股投資。對連續三年無收益的低效參股投資項目,要通過多種方式堅決予以退出。
2.3堅持采取科學有效的產業結構調整方式
產業結構調整是一項政策性強、複雜細致、操作難度較大的工作,在推進調整工作中應抓住關鍵環節,想方設法突破各種難點,促進調整工作有序推進。第一,實行吸收合並。對主營業務相同或產品相近的企業,可采取吸收合並的方式,將部分劣勢企業整體並入重要子企業中。這樣可以集中優勢資源,做大做強重要企業。第二,實行專業化重組。對經營業務與企業主營業務關聯度不大,但處在同一產業鏈上、其產品有一定市場份額的產業,重組為專業公司,實行規模化經營。第三,實行股權上移。按照縮短管理鏈條、提高管理效率的原則,對於產權鏈條較長但需要保留的產業,可通過無償劃轉、產權轉讓、依法變更出資主體等方式,實現股權上移,以減少管理層次,降低管理成本。第四,實行改製分流。對於產權界定為國有全資和控股企業、與企業主體產業關聯度不大、且有一定生存發展潛力、職工改製積極性較高的企業,可以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積極推進企業整體改製。對暫時難以實現整體改製的,可通過國有股權減持、委托經營、租賃、承包等方式逐步退出。第五,實行清算解散。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則,對經營管理不善、產品無市場、技術落後、長期虧損、現金流為負值、無發展前景的企業,依法實行清算解散,退出該產業。第六,實行關閉破產。煤礦經過一定時期的開采之後,總會麵臨資源枯竭和礦井報廢問題,這是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由於資源枯竭、開采成本上升,部分礦井長期持續虧損且扭虧無望,企業生存艱難。對於資源枯竭礦井應當果斷實施關閉破產。
2.4堅持構建規範產業結構發展的長效機製
第一,健全企業產業結構源頭控製機製。產業結構是企業戰略發展的重要體現,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經濟效益。因此,要健全和完善企業產業投資的規範程序和控製機製,防止前調後亂,鞏固調整成果,保障企業產業發展的方向。第二,建立動態控製機製。在實施產業結構調整中,要進一步完善產權管理辦法,健全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饋製度,建立對劣勢企業、低效參股投資的監控預警機製,對劣勢企業、低效參股投資項目及時發現、及時進行調整處置,使企業的產業結構始終處於科學、合理、高效狀態,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