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煤炭企業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企業管理
作者:衡敦興
摘要:國有煤炭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煤炭開采時間的延長、煤炭資源的減少,加之國有企業人員相對多、社會負擔重,企業不斷實施多元投資,探索多種經營模式。長期以來,導致一些煤炭企業產業經營範圍龐雜,非關聯產業眾多,經濟效益不夠理想。在新的形勢下,研究剖析國有煤炭企業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探索有效的產業結構調整對策,對於推動國有煤炭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國有煤炭企業 產業結構 問題 對策
國有煤炭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煤炭開采時間的延長,老礦增多,采深加大,開采條件日益複雜,開采成本逐漸上升,特別是一些企業煤炭資源不足製約發展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加之國有企業人員相對多、社會負擔重,企業不斷實施多元投資,探索多種經營模式,在一定時期內,促進了企業規模增長,安置了企業富餘人員。長期以來,導致一些煤炭企業的產業經營範圍龐雜,一些非關聯產業眾多,經濟效益不夠理想。在新的形勢下,研究剖析國有煤炭企業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探索有效的產業結構調整對策,對於推動國有煤炭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國有煤炭企業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綜觀國有煤炭企業產業結構的現狀,當前產業結構中存在諸多問題,有些問題製約著企業的轉型升級和持續發展。
1.1 產業涉及麵廣
從調研情況得知,一些國有煤炭企業產業涉及過於廣泛,不僅涉及煤炭、電力、機械、物流、工程、地產,還涉及建材、商服、醫藥、衛生、外貿等產業,有些企業從事的經營業務多達百餘種,過多的經營業務導致企業產業結構相對分散,產業關聯性不大,煤業以外的主導產業方向不明確,難以形成規模優勢,資源配置效率不高。
1.2產業結構不合理
主要是:煤炭主業缺乏核心技術,煤炭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很少,主業優勢不明顯,影響了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和效益的提高;非煤產業規模小,產品技術含量低、質量不高,過度依賴煤炭產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差,產品市場占有率低,經濟效益差,企業抵禦市場風險能力較弱,影響企業做強做大。
1.3企業層級設置較多
一些企業僅所屬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的企業有幾十個、甚至百餘個。從產權層級關係看,一至四級企業均有,個別企業下屬設立五級企業。這些層級的設置,造成企業管理幅度增大、管理層次增多、管理效率弱化。
1.4部分資產效益不高
表現在:所投資的企業中存在停業、連續三年虧損、資不抵債等劣勢企業;連續三年以上無收益的低效參股投資項目較多,致使企業整體資產收益不高,難以實現保值增值。
1.5整體行業麵臨兼並重組
國辦發《關於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並重組的若幹意見》及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煤炭生產以大型煤炭企業、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現代化煤礦為主,通過兼並重組,形成一批年產5000萬噸以上的特大型煤礦企業集團,特大型煤礦企業集團煤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例達到50%以上。在國家和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經過近年來的努力,我國形成數十家大型煤炭企業或企業集團。特別在當前煤炭企業產能過剩、經濟運行麵臨較大壓力的情況下,整個煤炭企業實施兼並重組、培育和發展大型煤炭企業集團顯得尤為突出。
2.調整國有煤炭企業產業結構的對策
行業競爭結構理論告訴我們:產業結構是決定企業盈利能力的關鍵因素,企業隻有通過選擇和執行一種影響基本戰略的產業結構,才能改善和提升企業的相對競爭地位,獲取市場競爭優勢。因此,煤炭企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產業結構調整,對企業內外部的各類資源進行有選擇的揚棄、汲取、調整、整理、整頓、整改,經過一番加減乘除,重新加以協調、組合與集成,以形成新的合力、新的係統、新的均衡及新的競爭優勢,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和資源效用的最大化,推動企業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
2.1堅持穩妥的產業結構調整原則
第一,堅持有進有退、優進劣退原則。要以企業發展戰略為導向,推進資源向具有競爭優勢的主體產業領域集聚、向優強子企業集聚,做優、做強、做大主體產業和重要子企業。清理不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缺乏競爭力的業務和子企業,退出非主體產業、低收益、缺乏增值潛力的參股投資。第二,堅持統籌安排、積極推進原則。要在全麵摸清企業資源分布情況和投資現狀的基礎上,充分剖析所屬企業的特點和差異,提出產業結構調整方案,分步組織實施,突出重點,先易後難,有序推進。第三,堅持因企製宜、實事求是原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企業重組、改製、清算解散、依法破產等多種方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第四,堅持規範運作、確保穩定原則。要認真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正確處理企業產業結構調整與職工隊伍穩定的關係,確保企業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