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知識經濟時代中小企業會計工作發展策略(1 / 2)

知識經濟時代中小企業會計工作發展策略

財經管理

作者:劉國勝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完善,會計工作在財政工作乃至整個經濟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越發重要,會計管理工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麵臨著巨大的挑戰。

關鍵詞:知識經濟 中小企業 會計 挑戰

中小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要源泉,中小企業機動靈活的競爭優勢須以實行專業化生產以及專業化支援體係的支持為前提,而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信息、資金、技術、市場、管理上的許多難題,需要政府鼓勵建立各種各樣的官方或民間組織來幫助它們加以解決。

1.知識經濟的特點

知識經濟是促進人與自然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知識經濟具有許多新的特征。

1.1無形化是知識經濟的顯著特征

這一特征首先表現在投入資產的無形化。傳統工業經濟需要大量資金、設備,有形資產起決定性作用,而知識經濟則是知識、智力,無形資產的投入起決定性作用。對於高技術產業甚至是風險資金投入,但是如果沒有更多的信息、知識、智力的投入,它就不是高技術產業。其次,知識經濟的無形化特征,還表現為知識產品及資產的無形化。衛星通訊、遙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等信息產品。

1.2產權觀念的更新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最重要的不是財務資本而是信息、知識與創新能力。按要素貢獻分配原則,就能得出人力資本所有者對知識型企業的貢獻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確定了人力資本所有者在企業中的產權主體地位。

1.3知識產品生產周期明顯縮短

在傳統的經濟時代,一般產品壽命比較長,而在知識的經濟時代,產品壽命就日趨變短,換代頻繁,加大了企業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

2.中小企業財務製度現狀

目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混亂、會計核算不健全的現象比較嚴重:

(1)一些單位根本不設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無證上崗的現象嚴重,會計主管人員不具備專業技術資格等現象多不勝數;

(2)中小企業賬目混亂,會計數據失真的現象普遍存在,財產賬實不符;

(3)“預提費用”和“待攤費用”不按照規定的攤銷期限記入相應期間的成本費用,而出現了人為調節利潤的做法;

(4)對企業資產進行任意重估;

(5)由於沒有合理健全的財務會計製度,不能按照規定,定期結賬和處理日常事項,特別是“待處理財產損溢”長時期掛賬,不能及時處理。

3.知識經濟的發展給中小企業會計工作帶來了很好的發展機遇

首先知識經濟的發展給會計工作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在國際經濟交流、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貿易方麵的表現會更好;

其次知識經濟的發展給會計工作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從而有利於提高我國會計從業人員職業質量與技能的提高。

4.知識經濟對會計工作的挑戰

知識經濟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思維模式,會計工作也由於知識經濟的來臨而麵臨著更多新的問題和挑戰。

4.l人才資本化對會計體係的挑戰

知識經濟的核心是對人才智力資本地位的確認,這就要求會計係統能建立體現智力資本所有者與非智力資本所有者共享企業權益、共擔企業風險,並且能夠很好的反映智力資本中心地位的新的會計體係。

4.2資產無形化對會計確認的挑戰

在知識經濟形態中,人才的投入和信息的利用都能為企業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但是,要將信息和人才資源確認為資產,如何設置會計科目、定義屬性、進行會計核算、記錄這類資產發生變動等等,這些都是新課題。

4.3資產無形化對會計計量的挑戰

由於資產將會從有形向無形發展,這會使資產計量產生難題。第一,人才資源形成的無形資產,因智慧和知識的無形性,使計量存在困難,因而無法納入會計信息係統,不能在會計事項上反映出來。第二,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資產的增值能力也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沒有計量的依據將其量化,因而無法計量。第三,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對知識的依賴越來越強,如何正確計算產品價值中包含的知識量,是會計計量中的又一個難題。最後,對收益計量有較大困難。人力資產投放生產所形成的收益,由於難以界定其在收益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程度,而難以計量人才資產收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