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決定要派兵攻打楚國,他怕大臣們會反對,就警告他的大臣們說:“你們誰也不要來勸阻我!誰要是敢來勸阻我,我就下令把他處死!”
有一個年輕的大臣,他很想勸阻吳王不要派兵攻打楚國,可是他不能直接跟吳王說,非常懊惱。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拿著一把彈弓,在王宮的後花園中轉來轉去,露水沾濕了他的衣服,他毫不在乎。接下來的兩個早晨他還這樣子做。就這樣,他一連堅持了三個早晨。
吳王見他這樣,覺得很奇怪,就問他:“你每天早晨都跑到後花園裏來幹什麼?露水這麼重,你何苦要把衣服弄得濕成這個樣子呢?”
年輕的大臣說:“我這幾天在您的後花園裏看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吳王很有興趣,對他說:“你繼續說下去吧。”年輕的大臣就繼續說道:“您的花園裏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呆在樹的高處,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但是它卻不知道有一隻螳螂正彎著身子、舉起前爪,在它身後,等著抓住它呢。但是這隻螳螂隻想著捕蟬,卻不知道有隻黃雀正伸長了脖子,在它的旁邊,想要啄食它呢。可是,這隻黃雀也隻顧著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我正拿著彈弓瞄準了它,要把它打下來呢。這三個動物都是隻顧著要取得眼前的既得利益,而完全沒有考慮到在它們的身後正埋伏著災禍呀!”
聰明的吳王聽了這位大臣的話,馬上恍然大悟,他說:“你講的真是太有道理了。正所謂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呀!”於是,吳王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而那位年輕的大臣也得到了吳王的重用。
故事悟語:
這則寓言啟示我們:看問題不能隻顧眼前,隻關心局部,而應開闊眼界,從大方麵來看,否則就會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