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名叫伯樂的人,他很善於發現千裏馬。在他年老的時候,他寫了一本叫做《相馬經》的書,希望留給後世的人們閱讀。他在這本書中描述道,千裏馬的額頭是又高又豐滿的,兩隻眼睛圓圓的,而且非常閃亮,它的四個蹄子既粗壯又圓實。
伯樂的兒子很想學到父親的本領,希望能成為一個善於發現千裏馬的人。他決定先從《相馬經》看起,然後去找尋一下千裏馬。於是他先翻閱了一下《相馬經》,了解了千裏馬大概的樣子後,就帶著這本書,外出去尋找千裏馬了。他想通過實踐經驗來培養自己發現千裏馬的能力。在半路上,他看到了一隻大癩蛤蟆。他覺得這隻癩蛤蟆跟《相馬經》裏描寫的千裏馬的樣子很像,就翻開書對照確認,果然跟千裏馬長得差不多,他想我果然沒有記錯,他就以為這就是千裏馬了。他感到非常得意,樂滋滋地想:原來找到千裏馬是這麼容易的呀,現在我也是一個善於發現千裏馬的人了,回去以後父親一定會稱讚我的。他把癩蛤蟆帶回了家,高高興興地對他父親說道:“父親,您看,我找到了一匹千裏馬。它可是和您《相馬經》上描述得一模一樣哦。隻不過,它的蹄子沒有您描寫得那麼粗壯,那麼圓實罷了。但是其它地方都長得差不多了。”
伯樂看著那隻被兒子繪聲繪色地說成是千裏馬的癩蛤蟆,氣得哭笑不得,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他早就知道自己的兒子生來就很愚蠢,但是沒想到他竟然做出這麼愚蠢的事情。伯樂也沒有辦法,隻好轉怒為笑地說道:“你找的這匹‘千裏馬’雖然不能騎,倒是很會蹦呐!”兒子不明白父親在說什麼,奇怪地問:“千裏馬不能騎嗎?”伯樂無奈地說:“孩子,這根本不是千裏馬啊,這隻是一隻癩蛤蟆呐!”兒子這才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多麼愚蠢的錯誤,羞愧至極,再也不自以為是了。
故事悟語:
所有的經驗都是通過實踐活動獲得的,隻有真正了解了它的本質,才能正確運用它,體現它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