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才是正常人呢?”
這個問題,可以非常的滑稽,亦可以非常的哲學。 Ww W COM
滑稽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因為一般人不會無緣無故的去問這樣的一個問題。
若是有一,自己身邊的人突然問了這麼一個問題的話,那自己的第一個反應肯定就是笑吧?
畢竟,正常人肯定不會突如其來的想問這麼一個問題。
而哲學的理由就更簡單了,無非就是這麼一個問題從客觀的角度上來看,一樣可以成為一個富有內涵的辯論題。
隻不過,這麼一個辯論題,不到高中的話,那也絕對不會有人提出來,當成一門功課。
然而,這樣一個問題,方裏卻是在讀學一年級的第一裏便向老師提了出來。
那一年,方裏隻有八歲。
可想而知,當這麼一個問題從一個八歲的孩子的口中出現時,站在講台上的學老師跟周圍一群不懂事的孩子的反應到底有多麼的尷尬與迷惘。
僅僅是從這一點來看,方裏就已經算不得正常人了。
這樣的一個問題,絕對不應該出現在一個八歲的孩子身上。
可是,不管從什麼方麵看,方裏其實都是一個正常人。
同齡的孩子在玩鬧的時候,方裏同樣在玩鬧。
同齡的孩子在闖禍的時候,方裏同樣在闖禍。
同齡的孩子在真無邪的時候,方裏同樣在真無邪。
同齡的孩子在稚氣打屁的時候,方裏同樣在稚氣打屁。
換句話,方裏即不早熟,也不異常,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在精神上都是一個正常的孩子。
隻是,方裏在八歲上學的第一裏,卻是不由得問出了那麼一個問題。
因為,懵懵懂懂的方裏,知道了自己與其餘人唯一不同的一個異常。
……
那一年,方裏隻有七歲。
七歲以前,方裏一直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孩子而長大。
而那個時候,因為父母一到晚都需要忙著工作養家的關係,最常陪伴在方裏身邊的人是爺爺。
爺爺很疼愛方裏。
方裏想玩的時候,爺爺會陪方裏玩。
方裏被父母罵的時候,爺爺會出來維護方裏。
方裏磕碰摔傷的時候,爺爺會安慰疼痛難耐的方裏。
方裏對什麼玩具產生興趣的時候,爺爺同樣會將那個玩具買下來,隻為了讓方裏開心。
因此,方裏同樣很喜歡爺爺。
哪怕是長大以後,方裏也能夠很理所當然的告訴身邊的人,自己最喜歡的人就是爺爺。
當這麼一個人從你的世界裏消失的時候,你會是什麼反應呢?
以前,方裏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可七歲那一年,方裏卻不得不去考慮了。
“嗚…嗚嗚嗚…”
哭聲響動在了整個空間裏。
它們有的無比壓抑,有的肆無忌憚,卻是任誰都能感受到裏麵的傷心與難過。
在那哭聲之下,整個遼闊的空間都彌漫著哀傷的氛圍。
在那哭聲之下,不懂事的孩子們被渲染,一個個接著大哭。
方裏就這樣置身於如此的一個環境中,一隻手被媽媽牽著,目光則是投至自己的前方。
在那裏,正放著一張黑白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