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還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在教學中通過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為一年級的小學生進行多媒體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於此年齡段的學生注意力較難集中,上課容易走神,因此單純讓他們進行較抽象的識數和簡單計算時,他們很容易走神。但通過多媒體,將枯燥的數字轉化為生動形象的物體,學生的興趣就可以被調動起來。在識數時,可以將數字轉化成同等數量的小動物或者氣球等一些學生喜歡的物體,並借助這些形象的事物教給學生數數,便可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在講解簡單的加減法時,也可以在加減號兩邊分別放置不同數量的物體,讓學生通過自己數數來得出結果,並在這一過程中明白結果是如何求得的,從而真正學會如何進行加減法運算。
2.4 加強重、難點教學和講解
使用多媒體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可以安排詳略得當的課件。由於課件直觀的形式,很容易借助一定的記號,將重、難點部分標注出來,使學生可以醒目地明白哪些地方應該重點掌握,認真理解。同時,借助多媒體還可以將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更為詳細的講解。比如,在講解“圓錐的體積”這一課時,對於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如果僅是進行理論講解,學生較難理解;但如果借助多媒體,先展示圓柱這一學生已經熟悉的圖形,並通過將圓柱體切割為圓錐體的演示,將圓錐體的體積公式,借助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過渡過來,那麼學生將容易掌握和記憶,並能快速正確運用。
2.5 借助多媒體,豐富反饋信息
多媒體教學還能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予以反饋。在小學數學中,由於借助多媒體展示較為抽象的理論知識,與之前單純的理論教學有著較大差別,因而,學生在課堂上對於知識掌握和領悟的程度很容易通過學生的反映情況反饋回來。
比如,在講解四邊形的周長時,為檢查學生對於四邊形周長的學習效果,可以使用多媒體設置這樣兩個圖形:一個是正規的四邊形,而另一個則是在此圖形上挖去一個小的四邊形的圖形。然後讓學生比較兩個圖形的周長是否相等。學生很容易會認為後者的周長會較大,這便可從學生對於圖形的反應中很容易得出。顯然,學生的這種反饋情況表明他們對於四邊形的周長問題還不能拓展理解。此時,如果借助多媒體,對挖去的四邊形進行邊長分析,便能讓學生通過直觀觀察,認識到實際上兩個圖形的周長是相等的。可見,多媒體教學可將學生的反饋情況一並納入課堂教學中,與教學活動同步進行,提高對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評價效果。
3 結語
通過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相融合的方式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可以極大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當前新課改的要求下,應通過多媒體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明確教學主旨,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重、難點教學和講解,以及豐富反饋信息等,不斷促進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程度,促進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深入開展。
參考文獻
[1]畢海霞.多媒體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中國體衛藝教育,2011(4):
[2]齊傑偉.淺談多媒體對小學數學教學的作用[J].學周刊,2011(1):176.
[3]安玉芹.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1(3):165.
[4]李樹春.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電教,2007(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