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覺得自己還可以做更多的事。慢慢地,楊瀾開始覺得有點虛:“一開始央視讓我一下子進入一個殿堂,但是我往下一看,空空如也,下邊的基礎都不是我自己建起來的,是一個龐大的機構賦予你支持,我覺得特別不踏實,所以我得自己從下邊壘磚頭慢慢起來,這樣才會踏實。”
1994年,當人們還驚歎於楊瀾在主持方麵的成就時,她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辭去央視的工作,去美國留學。在事業最明亮的時候選擇急流勇退,這就意味著她要放棄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包括觸手可得的美好未來。
留學歸來,楊瀾加盟鳳凰衛視。在鳳凰衛視的兩年,對楊瀾的職業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她不僅積累了各方麵的經驗和資本,同時也預留了未來的發展空間。在鳳凰衛視,楊瀾不隻是主持人,還是《楊瀾工作室》的當家人,自己做選題,自己負責預算,組裏的柴米油鹽,她都必須精打細算。這種經濟上的拮據,對楊瀾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鍛煉。
2000年3月,楊瀾收購了良記集團,更名為陽光文化網絡電視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地借殼上市,準備打造一個陽光文化的傳媒帝國。但創業不久,就遇到了全球經濟不景氣。由於市場競爭的壓力,楊瀾將公司的成本銳減了差不多一半,並逐漸剝離了虧損嚴重的衛星電視與香港報紙出版業務,同時她還將自己的工資減了40%。幾年時間裏她虧了2億港元。但說起創業的艱難,楊瀾從容淡定:“至今我仍然覺得非常有價值,它是大中華區第一個華語曆史人文紀錄片主題頻道,我至今都為此驕傲。”
2001年,楊瀾的“陽光文化”接手了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之一——新浪網,開創了網絡和電視相結合的時代,又與四通公司合作成立“陽光四通”,開始進軍網絡業和IT業。終於,陽光文化取得了盈利,擺脫了近兩年的虧損。
2001年,她個人躍居《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56位。《2006胡潤中國女富豪榜》,楊瀾的陽光媒體以40億元的總資產名列第5位。
在胡潤“2006中國慈善排行榜”上,陽光文化基金會董事局主席楊瀾以5.5億元的捐款總額高居榜首。
如今,楊瀾的《天下女人》辦得紅紅火火。她致力於把《天下女人》打造成跨媒體的職業女性社區,給職業女性提供谘詢、相互交流的一個平台,引領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尚。
財女財經
投身商界不僅僅是為了賺錢
由央視的名主持到遠涉重洋的學子,再到鳳凰衛視的名牌主持,最後到陽光衛視的當家人,楊瀾的角色在不斷地變化。但無論如何轉、如何變,楊瀾始終把自己定為“傳媒人”,聰慧的她很清楚自己就是這塊料,所以從沒有偏離做媒體這個大方向。而她的變化就在於她製定的目標層次一直在提高。
對於由電視界向商界的轉變,楊瀾表示,她投身商界不是簡單地為了賺錢,還為了實現她過去不能實現的媒體理念。
其實,人隻要認準目標,並努力拚搏,就不怕不成功。用楊瀾的話說就是:“人一輩子總是要做一點自己的事,有的時候可以拉開很長的時間做,有的時間你隻能強度很大地做很多的事。這是你自己無法選擇的,如果機會來了,你沒有把握住它,懶懶散散,那麼過去就過去了,有機會年輕時該拚一下就要拚一下。”
楊瀾覺得順利與成功不是一回事,自己並不順利,但每做一件大事最後都證明自己的選擇是對的。比如去美國讀書,然後再從鳳凰出來做陽光衛視,這些都是很大的跳躍。在跳的時候都很不順,但現在回頭看是成功的。
楊瀾認為,賺錢是為了口,僅此而已。她說:“賺錢這件事,真的想賺的時候,不一定能夠賺到。我的收入已經可以讓我過比較舒適的生活了,我也沒有更奢侈的要求。錢要用到有意義的事情上,才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