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財富女人——收獲財富,女人越活越精彩(3)(1 / 3)

2001年聖誕節次日的節禮日,羅琳與麻醉醫師尼爾·默裏在蘇格蘭的新居攜手再度走進了婚姻的殿堂。2003年3月,他們有了一個兒子,名叫戴維。2005年1月,又一個可愛的小女孩麥肯齊也來到了這個家庭。

羅琳不僅在寫作之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在生活中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刻,羅琳知道自己有才華,而她的努力也終於讓她名利雙收。

財女財經

才女最終成“財”女

羅琳從小相貌平平,架著一幅大鏡框,並對自己的姓氏耿耿於懷。因為其他孩子總是因為她的姓氏奚落她為“擀麵杖”或者“滾石”。她是一位乖乖女,聽從父母的話,放棄自己喜愛的英文,去學法文。她大學畢業後成了秘書,每天蹲辦公室,打會議報表。她草草地結婚又離婚,雪上加霜地失了業。

羅琳過了二十六年平凡而無趣的麻瓜(《哈利·波特》中,巫師們稱不會巫術的凡人為“麻瓜”)生活,既不會飛、不會變形,也不相信有任何魔法。但有一天,她拿起了神奇的筆,魔法開始顯靈了。那個名叫哈利·波特的小巫師在羅琳的筆下活生生地跳進了全球大大小小麻瓜們平庸的現實世界中,一場生機勃勃的魔法革命開始了:貓頭鷹、魔法棒、魁地奇、隱身衣、會飛的掃帚……而羅琳也自然而然地成了魔法媽媽,擁有上億英鎊的財富、嶄新的幸福婚姻。才女最終成為“財”女!

美容教母鄭明明:300美元掙來10億港元

一場大火燒毀了她全部的心血。在悲觀絕望的時候,她忽然想到了父親辦公室桌上的“不倒翁”。父親告訴她,人生中必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做人一定要有“不倒翁”精神,跌倒了趕快站起來,才能實現理想。

鄭明明的“蒙妮坦”美容學院幾乎遍布世界。她發明了紋眉、紋唇、紋眼線,此舉轟動了國際美容界。她還創建了著名的化妝品牌“鄭明明”。1993年,她被權威的國際斯佳美容協會授予“國際美容教母”稱號。這項獎每四年才評一個。鄭明明是獲此殊榮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第一個亞洲人。

鄭明明出生在印尼的一個華僑家庭。她的父親於1930年被派往中國駐印尼的領事館做事。很小的時候,鄭明明在街上看到印尼傳統服裝——紗籠布上那精美的手繪圖案時,就被藝術的無窮魔力深深吸引住了,從此便有了從事“美的事業”的念頭。

鄭明明在香港讀中學時,萌發了日後夢想的初芽——她想去日本學美容美發,她想用自己的雙手把別人打扮得更加美麗。這種想法在當時是驚世駭俗的,使她的父親勃然大怒。鄭明明瞞著父親離開香港,在日本著名的山野愛子學校開始了美容美發啟蒙學習。

因為身上隻有300美元,她隻能靠打零工來維持自己的衣食住行。在打工期間,她一邊細心觀察每個師傅的技術、顧客喜歡的各種發型、店裏的管理等,一邊在心裏設計和完善自己未來的美容美發店的藍圖。

1964年,鄭明明回到了香港。她先在一家美容美發店打工。隨著自己手藝的成熟,她於1966年成立了“蒙妮坦美發美容學院”。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一本影響了她一生的書——《蒙妮坦日記》,紀念那個為了夢想而不怕挫折的女孩子。

嶄新的經營理念,嫻熟的理發技術,對顧客的熱情體貼,很快使“蒙妮坦”變得門庭若市。但鄭明明並沒有滿足,她想起了父親當初的話,她想讓父親看看,她可以做得更好。她不僅要開一家店,還要把美容教育引入香港,讓香港從美容的荒漠變成綠地,而不是跟著外國的潮流而動。於是,她開始招收學員。

鄭明明既當美容院老板,又當美容美發學校的校長。她采取邊教學邊實踐的方法,效果出奇的好。越來越多的學生慕名到“蒙妮坦”來學習,而社會上也有更多的人知道了“蒙妮坦”的大名,知道了“鄭明明”。

做到這些還遠遠不夠,她還想幹更大的事情。當時市麵上流行暢銷的多為外國的高級化妝品。作為一個職業美容師,鄭明明看到了國產化妝品的薄弱。外國的東西不是很適合東方人的皮膚。由此,鄭明明下了個更大的決心——她要創建自己的化妝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