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踩盤,她在一個位置相當不錯的樓盤按揭了一套兩室一廳的商品房,總價16萬元,2500元/平方米。她首付了20%,加上裝修、契稅、保險等費用,剛好花光了5萬元積蓄。本來是按揭十年的,到了年底,單位發了3萬元的獎金,她一下子就把貸款全還上了。算下來,從她簽購房合同到完全擁有自己的一套房子,僅用了三年的時間。更令人興奮的是,由於這兩年樓市發展迅猛,她買的那套房已升值了不少,單價已升到3500元/平方米了,一轉手就能掙六七萬元。不過,她現在還不急於出手,她在考慮是出租還是出售能“理”出更多的財。
購買“金邊債券”有技巧
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個人資產組合籃子中,國債都占有一定的比重。這不僅是由於國債的發行者為國家,安全性上有保障,還因為國債的收益率通常比銀行的存款收益率高,而且收益所得無需繳納利息稅。
國債,因收益率較高、風險小而被稱為“金邊債券”。不少人對國債“情有獨鍾”。但是,為了兼顧公平性,國債的銷售不能預約,這使得好多人買不到手。其實,你隻要注意點技巧,要購買到國債也並非太難。
由於各銀行的額度相對有限,因此,要提高購買的成功幾率,起早排隊應該是可行的。除此之外,你還可以提前打探情況:首先觀察身邊的營業網點,哪些銀行的顧客相對較少,然後再詢問是否銷售國債。這樣,即使你去的時間較晚,但是由於購買的人不多,無形中提高了購買到的幾率。
不少老百姓買國債都喜歡到工行、建行等大的金融機構,但是購買到的幾率卻相對較小。由於工行等機構全國的營業網點太多了,一旦開始發行,分布到各網點的額度就非常有限,自然很快就銷售一空。因此,選擇規模相對較小的金融機構,反而能夠提高命中率。
即使你在一級市場沒有買到國債,也別忘了關注二級市場的收益率。
選好購買市場,提高收益率
買國債時,首先要看它的收益率。收益率=(出售價—購買價)/時間。有人認為,在一級市場買國債,其收益率一定比二級市場高,其實未必。
由於國債對利率較為敏感,買入的時機不一定選擇在發行時,投資者完全可以等到國債出現大幅下跌之後再考慮買入。由於其麵值為100元,利息是固定的,因此一旦價格跌破100元,相應的實際收益就會提高。
例如:2003年發行的7期國債,發行麵值100元,票麵年利率為2.66%。但有一段時間的交易價格僅為89.1元,因此實際年利率達到了4.73%。這樣,人們在一級市場上購買還不如在二級市場上購買。因此,進行國債投資時要比較一、二級市場不同國債品種的收益率,選擇收益率較高的品種投資,不要隻盯住一級市場。
有專家認為,國債的二級市場價格波動也有規律,往往在證交所上市初期或出現溢價或貼水。穩健型投資者隻要避開這個時段購買,就能規避國債成交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預測該何時買入、賣出
投資國債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是,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債就具有投資風險了。也就是說,當投資者購買(或賣出)國債以後,市場利率上揚(或下跌),國債價格必然下跌(或上漲),投資者將會蒙受損失(或贏利)。因此,投資者應注意分析經濟的發展情況,對今後的利率走勢做出預測。
當經濟發展比較穩定,宏觀經濟調控成效明顯,通貨膨脹率持續穩定在低水平時,政府為刺激投資和消費,支持經濟發展,會調低利率。因此,在預測今後市場利率將走低的情況下,國債價格將會上揚。這時,應該從二級市場上買入國債。當經濟高速發展,通貨膨脹居高不下,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過熱時,政府為抑製過度投資和消費,防止產生“泡沫經濟”,會提高利率,國債價格將會下跌。這時,應該在二級市場中賣出國債。
投資國債打算要長遠
投資者若購買憑證式國債不到半年就兌付,除了沒有利息之外,還要支付0.1%手續費。這樣,就會造成本金的“縮水”。持有半年至兩年的,則按年息0.72%計息,若持有者一年後因急需用錢而提前兌付,扣去手續費,其收益率僅為0.62%,而一年期整存整取儲蓄扣除利息稅後的收益率為1.8%,購買國債顯然是吃了“啞巴虧”。
因此,投資者在購買憑證式國債之前,一定要製訂一個長遠的理財計劃,可以進行組合投資,把國債、基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等組合起來進行投資,也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這樣在需要用錢的時候也不會出現“虧本的買賣”。
財女財經
坦然地接受你應得的報酬
在一個晴朗炎熱的夏日,一個有些髒亂的火車候車室內,坐著一位衣著隨便、滿臉疲態的老人。火車進站,老人起身向檢票口走去。
忽然,候車室外急匆匆地走來一個胖太太,她提著一隻很大的箱子,顯然也要趕這班列車,可箱子太重,累得她直喘粗氣。
這時,她看到了那個老人,她衝他大喊:“喂,老頭,能幫我提一下箱子嗎?我待會兒會給你小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