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投資組合篇(2)(3 / 3)

還有哪些穩健型投資的機會?

上麵談到的保守投資機會很多已經成為了曆史,那麼,眼下還有什麼保守投資的機會呢?隻要我們好好梳理一下,這樣的機會還是不少的。如近期進行的股改中,就存在不少機會,特別是一些還沒有進行股改的藍籌股,雖然它們的對價方案不會太好,但股改後成本肯定會下降,加上有不錯的分紅,完全可以作為保守投資的產品。一旦行情轉向藍籌股,不排除股價大幅度上漲的可能。

還有高折價率的封閉式基金,盡管目前看轉為開放的機會不大,但投資這類產品可以看成打折購買股票、債券和現金。從封閉式基金的投資組合看,70%為股票,其中藍籌股所占的比例較高,其餘為債券和現金。而一些封閉式基金的折價率超過40%,投資它們就意味著打6折購買寶鋼、中石化等股票,用0.6元購買1元的國債和現金,何樂而不為。本刊曾多此推薦封閉式基金,雖然其表現並不太出色,但上漲的潛力明擺在那裏,連社保基金這種保守的機構投資者也對其青睞有佳,難道還不值得我們關注嗎?

在如今越來越複雜的投資市場中,選擇穩健型投資還是很有必要的。還是那句老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巴菲特賺大錢的啟示

掙一筆錢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難的是像巴菲特那樣掙一輩子大錢。投資是一門個性藝術,沒有哪種方法可以稱得上是最好,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有最適合自己的賺錢方式,但其中最關鍵的問題都是要避免犯大錯誤。這就好比踢足球,有時某個隊前鋒很強,連進了對方兩個球,但沒想到防守更弱,被對手進了3個,結果還是大敗。

投資中一旦出現大失誤,投資者的投資根基就很難保住。因此,可以說做投資就是一場比賽,而比賽的取勝標準就是誰犯的錯誤最少。有人說,巴菲特的偉大之處,不在於他用幾十年的時間擁有了450億美元的財富,而在於他在還很年輕的時候就發現了許多有關財富的規律,並且堅持用一生的時間來恪守。從嚴格意義上說,巴菲特投資的公司非常集中,他的投資組合中30%是可口可樂,20%是美國運通,10%是吉列,此外他還持有華盛頓郵報和富國銀行的股份。

他把巨額資金中的75%都放在了這5家企業身上,可以說巴菲特是非常相信集中投資理論的。而在中國,很多人都認為中國根本沒有有價值的企業和股票,它們都不具有長期持有的投資價值,因此他們認為巴菲特理論不適合在中國使用。

許多投資者都堅持信奉一個理念:一個投資者在評估一個企業價值的時候,不要想著它10年後怎麼樣,隻要想這3年有增長就行。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市場的牛市總是資金推動型和短命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企業中,也有很多是有價值能禁受時間考驗的,比如貴州茅台、雲南白藥、鹽湖鉀肥等許多公司多年來一直都保持著快速穩定增長,如果投資者從一開始就長期持有,到現在已經有好幾倍的回報收益了。

投資市場中,好股票都是很公開的,如微軟、Google、彙豐、和黃等都是盡人皆知的好股票,但事實上能真正長期持有這些好股票的人並不多。就以牛市行情中為例,好股票漲到一定的高度後必然難以繼續高速上漲,甚至有些時候還可能出現下跌。這時候要向巴菲特學習,學會忍受孤獨寂寞,當然性格使然,這對很多投資者來說是莫大的折磨。

於是就出現了大批趁著牛市快撈快閃地投資者。巴菲特價值投資的理念,被禁不住誘惑的眾多投資者遠遠拋開,就如同弄潮的人丟棄救生圈一樣,他以為自己再不需要了。

當人們處在牛市中,就把巴菲特遠遠拋開,而在熊市中巴菲特又被一次次撿起來。投資市場中的潮水終究是要退去的,當資金難以為繼時,股價便回到了原來的地方。每每這時,投資者都會驚呼救命:原來拋掉救生圈的人們已經被浪頭打到海水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