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技術圖形分析(3 / 3)

整個圖形來看,如價格還未穿破阻力位,即圖形開始的下降位置;圓底仍未確認。成交量通常跟隨圓底形態:最高位即下降的開始、最低位即下降的終點即升幅變強。

3.價格通道形態分析

價格通道是延續圖形,它的斜度傾向上或向下,似乎它的價格成交集中於上趨勢線或下趨勢線之內。上趨勢線是一條阻力線,而下趨勢線則是一條支持線。當價格通道有向下趨勢傾斜時便視為跌市,而價格通道向上傾斜時,則視為升市。

以兩條趨勢線形成的價格通道,一條稱為主趨勢線,另一條稱為通道線。主趨勢線決定有力的趨勢。如上升(下跌)通道向上(向下)傾斜時,最少以兩點的低點(高點)連成一線而繪出。

另一條趨勢線稱為通道線,與主趨勢線平衡的。通道線以高點及低點繪出。在上升通道時,通道線是一條阻力(支持)線。在下降通道時,通道線則是一條支持線。

當價格持續上升並在通道範圍內波動,趨勢便可看做牛市。當價格未能到達通道線(阻力線)時,便可預料到趨勢將會有急切的轉變。隨後下破主趨勢線(支持線)時,便可確認市況將會逆轉。相反,當上穿通道線時,便可視為牛市且暗示價格將持續上升。

當價格離開上升趨勢後,一個上升通道開始形成。在整個價格上升期間,交易不能夠穿破A點、C點和E點的阻力線,縱使價格穿破由B點和D點組成的支持線,上升軌仍然存在,因為高位和低位逐漸上升。但最後,F點因太多沽盤導致穿破支持線。其實在F點前的價格沒有伸展到通道線時,已給發出一個警告信號,表示缺乏購買力。相反,隨著價格繼續在通道內下跌或波動,走趨視為向淡。當價格越不接近通道線(或支持線),即表示將發生的會是趨勢變動。如穿破阻力線,代表現時的走勢將有變動。如穿破下通道,即代表向淡及持續下跌。

當價位離開下跌趨勢後,下跌通道開始形成。在整段價格下跌期間,交易不能穿破A點與C點的支持位(或通道線),縱使價格穿破B點和D點組成的阻力線,下降軌仍然存在,因為高位和低位下降。雖然F點已破阻力,但穿破G點才真正轉為上升趨勢。當價格沒有伸展到通道線時,E點已發出一個轉勢的警告信號,表示價格持續受到沽壓。

6.7缺口與島形形態分析

1.缺口形態分析

(1)形態分析。

缺口是指股價在快速大幅變動中有一段價格沒有任何交易,顯示在股價趨勢圖上是一個真空區域,這個區域稱之“缺口”,它通常又稱為跳空。當股價出現缺口,經過幾天,甚至更長時間的變動,然後反轉過來,回到原來缺口的價位時,稱為缺口的封閉,又稱補空。

缺口分普通缺口、突破缺口、持續性缺口與消耗性缺口等四種。從缺口發生的部位大小,可以預測走勢的強弱,確定是突破,還是已到趨勢之盡頭,它是研判各種形態時最有力的輔助材料。

①普通缺口。這類缺口通常在密集的交易區域中出現,因此許多需要較長時間形成的整理或轉向形態如三角形、矩形等都可能有這類缺口形成。

②突破缺口。突破缺口是當一個密集的反轉或整理形態完成後突破盤局時產生的缺口。當股價以一個很大的缺口跳空遠離形態時,這表示真正的突破已經形成了。因為正常的移動很少會產生缺口,同時缺口能顯示突破的強勁性,突破缺口越大,表示未來的變動越強烈。

③持續性缺口。在上升或下跌途中出現缺口,可能是持續性缺口。這種缺口不會和突破缺口混淆,任何離開形態或密集交易區域後的急速上升或下跌,所出現的缺口大多是持續性缺口。這種缺口可幫助我們估計未來後市波幅的幅度,因此亦稱之為量度性缺口。

④消耗性缺口。和持續性缺口一樣,消耗性缺口是伴隨快的、大幅的股價波幅而出現。在急速的上升或下跌中,股價的波動並非是漸漸出現阻力,而是越來越急。這時價格的跳升(或跳位下跌)可能發生,此缺口就是消耗性缺口。

通常消耗性缺口大多在恐慌性拋售或消耗性上升的末段出現。

(2)市場含義。

①普通缺口並無特別的分析意義。一般在幾個交易日內便會完全填補,它隻能幫助我們辨認清楚某種形態的形成。

普通缺口在整理形態要比在反轉形態時出現的機會大得多,所以當發現發展中的三角形和矩形有許多缺口,就應該增強它是整理形態的信念。

②突破缺口的分析意義較大,它經常在重要的轉向形態如頭肩式的突破時出現,這種缺口可幫助我們辨認突破信號的真偽。

如果股價突破支持線或阻力線後以一個很大的缺口跳離形態,可見突破十分強而有力,很少有錯誤發生。形成突破缺口的原因是其水平的阻力經過一段時間的相持後,供給的力量完全被吸收,短暫時間缺乏貨源,買進的投資者被迫要以更高價求貨。又或是其水平的支持經過一段時間的供給後,購買力完全被消耗,沽出的須以更低價才能找到買家,因此便形成缺口。

假如缺口發生前有大的交易量,而缺口發生後成交量卻相對減少,則有一半的可能不久缺口將被封閉,若缺口發生後成交量並未隨著股價的遠離缺口而減少,反而加大,則短期內缺口將不會被封閉。

③持續性缺口的技術性分析意義最大。它通常是在股價突破後遠離形態至下一個反轉或整理形態的中途出現,因此持續缺口能大約預測股價未來可能移動的距離,所以又稱為量度缺口。

其量度的方法是從突破點開始,到持續性缺口始點的垂直距離,就是未來股價將會達到的幅度。或者我們可以說:股價未來所走的距離,和過去已走的距離一樣。

④消耗性缺口的出現,表示股價的趨勢將暫告一段落。如果在上升途中,即表示即將下跌;若在下跌趨勢中出現,就表示即將回升。不過,消耗性缺口並非意味著市道必定出現轉向,盡管意味著有轉向的可能。

在缺口發生的當天或後一天若成交量特別大,而且趨勢在未來似乎無法隨成交量而有大幅的變動時,這就可能是消耗性缺口,假如在缺口出現的後一天其收盤價停在缺口之邊緣形成了一天行情的反轉時,就更可確定這是消耗性缺口了。

消耗性缺口很少是突破前一形態大幅度變動過程中的第一個缺口,絕大部分的情形是它的前麵至少會再現一個持續缺口。因此可以假設,在快速直線上升或下跌變動中期出現的第一個缺口為持續缺口,但隨後的每一個缺口都可能是消耗性缺口,尤其是當這個缺口比前一個空距大時,更應特別注意。

持續缺口是股價大幅變動中途產生的,因而不會於短時期內封閉,但是消耗性缺口是變動即將到達終點的最後現象,所以多半在2~5天的短期內被封閉。

(3)要點提示。

①一般缺口都會填補。因為缺口是一段沒有成交的真空區域,反映出投資者當時的衝動行為,當投資者情緒平靜下來時,投資者反省過去行為有些過分,於是缺口便告補回。其實並非所有類型的缺口都會填補,其中突破缺口、持續性缺口未必會填補,也不會馬上填補;隻有消耗性缺口和普通缺口才可能在短期內補回,所以缺口填補與否對分析者觀察後市的幫助不大。

②突破缺口出現後會不會馬上填補?我們可以從成交量的變化中觀察出來。如果突破缺口出現之前有大量成交,而缺口出現後成交相對減少,那麼迅即填補缺口的機會隻是50%;但假如缺口形成之後成交大量增加,股價在繼續移動遠離形態時仍保持十分大量的成交,那麼缺口短期填補的可能便會很低了。就算出現反抽,也會在缺口以外。

③股價在突破其區域時急速上升,成交量在初期量大,然後在上升中不斷減少,當股價停止原來的趨勢時成交量又迅速增加,這是多空雙方激烈爭奪的結果,其中一方得到壓倒性勝利之後,於是便形成一個巨大的缺口,這時候成交量又開始減少了。這就是持續性缺口形成時的成交量變化情形。

④消耗性缺口通常是形成缺口的一天成交量最高(但也有可能在成交量最高的翌日出現),接著成交減少,顯示市場購買力(或沽售力)已經消耗殆盡,於是股價很快便告回落(或回升)。

⑤在一次上升或下跌的過程裏,缺口出現越多,顯示其趨勢越快接近終結。舉個例說,當升市出現第三個缺口時,暗示升市快告終結;當第四個缺口出現時,短期下跌的可能性更加濃厚。

2.島形整理形態分析

股價在經過持續上升一段時間後,某日出現跳空缺口加速上升,但隨後股價在高位徘徊,不久股價卻以向下跳空缺口的形式下跌,而這個下跌缺口和上升向上跳空缺口,基本處在同一價格區域的水平位置附近,使高位爭奪的區域在K線圖表上看來,就像是一個遠離海岸的孤島形狀,左右兩邊的缺口令這島嶼孤立地立於海洋之上,這就是頂部的島形反轉形態;股價在持續下跌過程中也會出現島形反轉形態,股價在經過持續下跌一段時間後,某日突然跳空低開留下一個下調缺口,隨後幾天股價繼續下沉,但股價下跌到某低點又突然峰回路轉,股價向上跳空開始急速回升,這個向上跳空缺口與前期下跌跳空缺口,基本處在同一價格區域的水平位置附近,使低位相持的區域在K線圖表上看來,就像是一個遠離海岸的孤島形狀,左右兩邊的缺口令這島嶼孤立地立於海洋之上,這就是底部的島形反轉形態。

(1)形成機理。

股價不斷地上升,使原來想在低位買入的投資者沒法在預定的價位吃進,持續的升勢令這批投資者難以忍受踏空的痛苦,終於忍不住不計價位地搶入,於是形成一個上升的缺口,可是股價卻沒有因為這樣繼續快速向上,在高位明顯出現放量滯漲橫盤,說明此時暗中有著巨大的拋壓,經過一段短時間的爭奪後,主力和先知先覺的機構大量出逃,股價終於沒法在高位支持,一旦下跌就引發市場信心的崩潰,出現缺口性下跌,下跌缺口之上套牢了大量的籌碼,股價也開始了漫長的下跌;股價在不斷地持續下跌之後,最後所形成的底部島形的市場含義和升勢時形成的頂部原理一樣。島形形態常常出現在長期或中期性趨勢的頂部或底部,表示趨勢的逆轉。

(2)形態特征。

①島形的左側為上升消耗性缺口,右側為下跌突破性缺口,是以缺口填補缺口,這兩個缺口出現在很短的時間內,說明市場情緒化特征明顯。

②高位島形的頂部一般是一個相對平坦的區域,與兩側陡峭的圖形形成鮮明對比,有時頂隻是一個伴隨天量的交易日構成,這是市場極端情緒化的產物,其頂部開始成交量呈遞減狀,並且左側量為形態中天量。

③底部島形反轉常伴隨著很大的成交量,如果成交量很小,這個底部島形反轉就很難成立。

(3)操作策略。

島形形態最佳的買賣點為跌破上升下降趨勢線和第二個缺口發生之時,因為在這之前無法確定發展的方向。

(4)研究要點。

① 兩個缺口一般在同一水平價位上形成。

②島形前一缺口為消耗性缺口,而後一缺口為突破缺口。如上島形前一缺口為多方力量耗盡之缺口,而後一缺口為空方開始主導市場的空方突破性缺口。下島形前一缺口為空頭力量耗盡的缺口,而後一缺口為多方開始反攻的突破缺口。

③成交量在島形形成期間十分巨大。

④兩個缺口間隔時間短則為1天,長則數周。

實戰操練:技術圖形應用演練

1.上升旗形

(1)上升旗形的位置在圖中右下方。

(2)上升旗形的特征是:在上漲過程出現高點不斷下移,低點也不斷下移,且各高點的連線與各低點的連線相互平行。

2.雙頂

(1)所謂雙頂就是在漲勢中,股價第一次衝高回落,第二次上漲到前一高點附近再次滯漲回落,直至收於頸線下方的一種技術走勢。

(2)圖中A處是投資者首選停損離場的地方。因為A處的收盤價已收在雙頂頸線的下方。

3.矩形

(1)各高點的連線平行於各低點的連線才稱得上是矩形,而圖中方框內的3個低點並不處於同一水平位置上,它們分別構成了頭肩底的左肩、頭部、右肩。

(2)因為A處的收盤價已站在頭肩底的頸線上方,且伴隨著巨大成交量,所以,A處是投資者跟進做多的地方。當然,最穩妥的是在B處買進,因為B處已確認頸線被有效突破。

4.上升楔形

(1)圖中方框內的圖形是上升楔形,因為在下跌過程中,高點的連線與低點的連線不相平行,這是上升楔形有別於下降旗形的一個主要特征。

(2)從圖中可知,A處的收盤價跌破了上升楔形的低點連線,所以,A處是跌破支撐線的地方,也是投資者停損拋股離場之處。

5.三角形

(1)將圖中兩個高點和兩個低點用直線連起來,就成了一個收斂三角形。

(2)從圖中可知該股在收斂三角形整理期間成交逐漸萎縮,甚至極度萎縮,之後股價放量收於壓力線上方,A處就是它的突破點。所以,A處是投資者開始跟進做多的地方。

6.雙底

(1)圖中方框內的圖形是雙底。

(2)從圖中可看出A處的收盤價沒有高於頸線,而B處的收盤價已在頸線上方。所以,B處是投資者跟進做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