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豆

小丫沒有想到自己的作文《酸豆》會被丁老師評為優秀,還讓她晚自修時間去談體會。小丫徘徊在去丁老師家的路上,她思量著,見了丁老師該怎樣說呢?

小丫是春天開學的時候跟隨父親四英嶺下進城打工而轉學來的,插班在城南小學四年級讀書。班主任就是語文科任姓丁的女老師。

丁老師溫柔活躍,性情乖巧,經常結合課程安排一些課外活動,形式內容多樣,很討同學的喜歡,每次上課總是穿戴得體,把眉目描寫清秀可人,小丫心裏好喜歡也好羨慕。

一次課外活動做遊戲,小丫忍不住也仿著丁老師眉樣描了眉目,沒想到丁老師竟衝著她說:“好的不學,盡學壞的。”小丫心裏好困惑也好委屈,壞的你都畫,還說人家學。轉就,小丫心裏就認定,自己並不討丁老師好感。

上個星期天,丁老師組織一次郊遊活動,小丫本來打算去參加,但父親打工的那家磚窯廠趕班,父親囑她去幫工,她就不好推辭,要推辭,父親會認為她偷懶找借口。再說參加郊遊活動屬自願參加,要參加就得讓父親拿錢。

事後,聽參加郊遊的同學說,丁老師領著同學們去參觀了一家農場果園,農場老板種植了好大規模的酸豆林,眼下正是酸豆成熟收獲的季節。酸豆是一種可煉製多種珍貴名藥的配方,直接吃用也可滋補身體。農場主很爽快,參加郊遊的同學都吃上了酸豆。

小丫沒吃上酸豆並不後悔,她遺憾的是丁老師在組織郊遊後布置了一道題為《酸豆》的作文。

放學回家的路要經過一個雜鬧的市場,小丫每天總是匆匆走過,心裏想著的總是回家去幫父親幹些家務活。縱然街邊的小攤總是使勁地喊著“酸豆,酸豆,生鮮上好的酸豆”,但她知道父親打工手頭緊,買不起酸豆,就連看也懶得一看。可自從丁老師布置了作文題。她從街上過,總不由住腳往小攤販望去,喲,那綠橙橙的酸豆多誘人呀,聽說那要20多元一斤,一斤也就十個八顆,一顆也要好幾元。

臨近繳交作文的日子,小丫終於纏著父親嚷:“我……想吃酸豆,同學們……都吃過。”父親卻嚷道:“才出來多少日子,就像城裏的孩子……口饞!”父親不再理會她的要求,卻歎了一口氣。

小丫好後悔,她原本就不指望父親會應允,鄉下的母親還纏病臥床呢。但作文還是要寫,還是要依時完成,按時繳交。丁老師布置作文時,就羅列了寫作提綱,要求寫出對酸豆的感受,著重寫品嚐酸豆時的聯想。一連數日,小丫為著寫酸豆作文心情興奮不起來,漸漸地,她心底裏對丁老師有了一種生分的感覺。

直到了繳交作文的前夜,父親已睡下了,小丫在燈下憑著靈感發揮想象,時過子夜時分才寫完了作文。繳交作文後的幾天間,她覺得丁老師和同學們都以異樣的目光盯著她,她像丟了魂,做了什麼虧心事。

今天早晌,又是作文課,丁老師開始講解作文時,小丫低著頭,不敢看黑板,沒想到,她簡直就不相信,丁老師宣布優秀作文名單,她——李小丫竟名列前茅,刹那間,她還認為丁老師在挖苦她。丁老師還說,她寫的《酸豆》角度別致,結構嚴謹,聯想豐富,是難得的一篇優秀作文,還將推薦參加省內小學生作文大獎賽,讓她晚自修時間去談心得體會。按慣例,參加大賽作文要附有寫作體會。

麵對丁老師,她該怎樣說呢?小丫來不及考慮周詳就走近了丁老師的家裏。

丁老師見到她,熱情地招呼進屋。小丫剛坐下就看到丁老師客廳的茶幾上的果盤裏還盛著幾顆誘人的酸豆,她心裏不由一陣茫然。

丁老師似乎很好奇:“小丫,你怎麼會品嚐出酸豆別具的風味,寫得那樣別致?”

小丫低下頭,悄聲說:“老師,我……我沒吃過酸豆。”好像是說給自己聽的。

丁老師一怔,稍一疑慮,從果盤裏拿起一顆酸豆遞給她。小丫遲疑地接過,抬頭盯著老師,丁老師期待地示意她品嚐,小丫迅速地削皮,將豆果送進嘴裏,抿了抿,她眼眸裏浮起亮光,悠地,“哇——”地失聲哭了。

酸豆一丁兒都不酸。

宋憑欄賞析:

如果說一個人也和酸豆一樣,在群體中微不足道,那麼文字的力量,卻會讓這顆“酸豆”與眾不同。

這是我讀完這篇小小說的一點感想。

小說描述的故事並無特別之處,不過說了一個家庭貧困的學生因為錢的因素,不能參加一些課外活動。無須諱言,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對人性的打擊是空前的。因為貧窮,主人公小丫不能和別的同學那樣,去參加一次野外的遠遊。而最讓小丫難過的是,老師隨後布置的一篇作文題目,竟然是這次野遊的內容。如果說一個沒有參加活動的人,基本上是被排斥在這個作業之外的話,那麼從開始的不能和同學們一起去,就注定了這個悲劇的必然。因此,為了完成老師的作業,小丫想通過買到一顆酸豆來彌補未能參加活動的不足,但這種家庭,對孩子的心從來都不會敏感和看重的,或者說沒有能力來看重。